2013年5月14日一早,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乘坐城际列车前往天津,第一站就来到了武清区丁家𨟠村的小麦大田,察看小麦的长势,仔细询问了田间管理和预产情况。

  “加强农技服务,搞好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夏粮丰收。”“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边。

  十年过去了,这个北运河边的小村庄,村美业兴满目新。

  五月的丁家𨟠村,欣欣向荣、希望升腾:绿油油的麦田,在夏风的轻抚下,滚起层层麦浪;村边的石磨面粉厂里,直播带货红红火火,“丁家𨟠”牌富硒黑小麦面粉源源不断送到“云”上,“递”往全国消费者的厨房;葡萄大棚里,一串串青涩的果实从绿叶间探出头来,等待着成熟之后供游客采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红色大字在绿色的麦田里熠熠生辉,村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每一张笑脸,都有一个故事。

  但每个故事,都会从那一天说起。

  “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2013年5月14日,总书记的嘱托,刻进村民心坎里,生根武清土壤里。

  一年又一年,丁家𨟠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接续奋斗,迎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夏天。

  丁家𨟠村老书记说:“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村已经实现!”

  “大家快进屋里坐……”73岁的“老村支书”张宝军忙不迭招呼着我们。走进家里,干净、豁亮的屋子,墙上挂着当年他们和总书记站在麦田的照片。

  “那天是星期二,天气晴朗,总书记热情地问起了村里有多少户、多少口人、多少耕地?村里粮食收成怎样?”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宝军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当时我说,‘我们村有540户人家,1780口人,2975亩耕地。每年小麦亩产500公斤,晚玉米收七八百公斤,加起来每亩年产量在1200公斤左右。’听了我的回答,总书记连连点头。总书记还走进麦田中间,弯下腰用手扒开枝叶繁茂的麦垅,详细地询问了麦田管理情况。”

  “十年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我们村实现了!”张宝军难忍激动的热泪。“十年里,我们村的每一个人都见证了好日子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据他介绍,后来,村“两委”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金河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当谈到党的好政策为村民们带来“真金白银”,张宝军高兴地说:“村集体收入从当年的6万,到现在能有120万,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90%以上的农户买了车,50%以上的农户在城区买了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解决温饱战胜贫困,到圆梦小康、推进乡村振兴,丁家𨟠村印证着“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法。

  “回过头来看,我们村发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分不开。”张宝军感慨。

  他还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都会去总书记视察过的麦田那走一走、看一看,“今年的天气比往年凉一点,但是黑小麦的长势不错,饱满的麦穗儿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武清区农业技术专家邵凤成说:“十年了,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

  丁家𨟠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窗明几净。墙上那张麦田照片里,站在最左边,向总书记介绍今年夏粮生产情况的,就是邵凤成。

  “总书记和我握了手,总书记的手很温厚,让人感觉到关怀和力量。”邵凤成幸福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总书记详细询问了田间管理和预产情况。”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到总书记,“就像电视里看到的一样,亲切又温暖。”

  谈到村里这十年的变化,邵凤成由衷地说:“我亲眼见证了十年间丁家𨟠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建成了千亩农业示范园,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也发展地有声有色。麦地里也种上了富硒含量高、亩产收益更好的黑小麦。1公里外,就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天津市金色河滩面粉有限公司,延伸粮食产业链,‘链’起了由麦到面并即将到面包的变化。”

  今年,走在那片熟悉的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中,一套水肥智能一体化灌溉系统非常显眼。“随时随地,只要在手机上按下操作按钮,就能实现自动均匀灌溉喷洒,省时省力还减少了浪费。”邵凤成介绍说。

  “‘一定要对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努力搞好田间管理,争取夺取夏粮丰收’我时刻不忘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服务乡里,给村民们带去最先进的农业技术。”邵凤成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带着农民最需要的科技“大礼包”,走进田间地头,农忙时节,解决种植难题;农闲时节,开展农技培训,向种植户传递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引导种植户科学耕作、增产增收,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总能看到他繁忙的身影。

  种植户吴利军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麦田旁的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葡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满眼翠绿,一串串青涩的果实缀满枝头,煞是喜人。

  来到“老熟人”吴利军的棚内,他作为村里种植葡萄的标杆性人物,每年都要捣鼓出点葡萄新品种。

  “去年,我从葡萄论坛上申请了一批蓝莓葡萄苗,经过嫁接,成活率很高,今年已经结果了。到了夏天,一定要来我家尝尝蓝莓葡萄!”

  十年,从种大田到种葡萄,被问到感受,吴利军用了“辛苦”一词。这个辛苦不仅是农民需要转变观念并开始新的尝试时,内心最初的纠结与不安;更是面对一门新技术,从无从下手到全面掌握需要努力求索的艰辛之路。这个辛苦还包含着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付出,从选种到种植再到销售的“手把手”服务。

  “这个十年,我们积累种植经验。往后的十年,又有人才振兴大院的支持,又有农科院、农学院的专家指导,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心心念念的农业事业把吴利军“栓住”,可观的效益更让他“闲不住”。

  村民们说:“我们个个唱主角,日子越过越舒心!”

  “我可爱的家乡在美丽的运河旁,习近平总书记走到这里和我们拉家常……”随着歌声,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合唱团正在为几天后的庆祝活动排练村歌《习总书记到我家》。

  排练结束后,她们乐呵呵地向记者聊起了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首先,我得说咱们村的道路变化最大,从以前的土道到现在的水泥路,多好啊!”

  “那家里的变化更大,冬天取暖不用烧煤了,都改成了电取暖,家里院子里再也不脏兮兮的了。”

  “何止这些,就说污水处理吧,以前是污水沟,现在都改成地下管道了,多方便。”

  “村里还建了公园广场,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去那溜溜。”

  “那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腰包鼓了!车子、房子都买了!”

  走在丁家𨟠村,乡村之美不仅写在路上,更写在村民脸上,那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对现在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总书记的嘱托成为全武清发展的规划图、作战图,所有干部群众齐努力,将图纸一点点“填满”,将其变成美好的现实。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为抓手,以红色研学、金穗小镇丁家𨟠为核心,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红色研学带,将丁家𨟠村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点,建成运河沿线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望未来,南蔡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立峰坚定地说。

  来源:美丽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