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疆持续发挥天津市优质教育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培训和带动受援地教师,将教育的“扶智”“扶志”功能以“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的方式有效介入,在缓解受援校优秀教师不足的现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同时,还努力探索高质量“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有效路径,重点在打造示范班、培优梯次性、帮扶浸入式、借力信息化上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通过“硬件+软件”并举,“互联网+教育”助力,构建起“组团式”教育援疆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组团式”教育援疆新效能,从根本上助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打造示范班 凸显“窗口”效应
“津和班”是生动展示天津优质育人理念的“样板间”。来自天津三大教育强区优质高中的教师组成小团队,合力创设课堂全新体验、全员参与、全面互动、全科育人“四全”模式,精心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行为自觉、生活自理、精神自强“四自”目标。受援校教师实场景、近距离、全方位观摩、学习和借鉴,实现了自身更快更好的专业成长。经过四年的生动实践,“津和班”逐步确立了“三位一体,整体构建;津和携手,深化三交;特色打造,绵绵用力;品牌建设,久久为功”的思路举措,“窗口”效应日益凸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天津市对口支援的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各援疆教师团队也在受援校开启了津和示范班“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
培优梯次性 凸显“带动”效应
指导受援校实施四层级优秀人才和新进青年教师培养项目,采用“一二三四”研培优推模式,即:一个目标(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二条主线(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三个路径(专家引领、名师反哺、平台助推),四个层级(二中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遵循“点线面”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六关键”梯队培养策略,即合理分层、明确任务,依托需求、聚焦主题,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体系构建、持续推进,注意积累、提炼成果,交流推广、成就人才等。
强化顶层体系设计,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大讲堂和学术年会品牌活动、组织各类特色培训和展示、编辑校刊《贤文集思》等,实现层级梯次培养。先后启动教师“自主发展年”和“互动共享年”,通过三层级共建、三举措共进的“三三”模式,内外兼修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实施三个计划,落实三个举措,引导教师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分享协作。援疆教师人人做示范课、人人是主讲人,任导师、培优师,以身示范,带动成长。
帮扶浸入式 凸显“辐射”效应
援疆教师任各层级管理任务,将原有的教学师徒结对拓展为管理、班主任、教学三个层面结对,推广全员“浸入式”的帮扶模式。实行双教研组长制,引领教研组突出“四研”和“四型”目标,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开展特色校本教研。引入精细化管理机制,通过优化《双向细目表》、创新标准分分析、完善各级例会流程等,全面参与一线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课题研究的重要作用,带动受援校立项课题共计25项,当地教师参与率超过80%,实现了课题立项率和教师参与率“零”的双突破。以学考高考为抓手、以数学和物理学科为突破口,合力在精研考题、精准施策上着力。学考通过率和优秀率实现跨越式提升。2022届高考100%升学,一本率提升17.2个百分点。
借力信息化 凸显“多元”效应
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援建“津阗融媒体中心”、“VR实验室”及“创客教室”等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教研、授课和云端资源共享功能,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领域。依托平台,分别与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和天津中学开展语文、生物、化学学科网络同步联合教研,还先后组织开展津和渝三地同上一节物理课、津和英语教师线上同课异构等活动,实现了优质资源的高度共享。此外,以美育课堂为起点,以课程思政为核心,通过津和同上一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课,以及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途径,全面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高质量教育援疆任重道远。天津援疆将积极探索和实践“组团式”教育帮扶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特别是将进一步探索天津优质援疆教师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优化解决所需和所能的问题,以及受援校教师如何实现快速专业成长、优化解决内生动力和外部激励的问题,让教育援疆成为和田地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