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花开半夏,正值甘肃省夏河县最美的季节。当全国高温城市的人们正忍受烈日或梅雨洗礼时,这里却黄毯换绿坪,鲜花绽放,少有超30度的高温。
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郁郁葱葱的浩瀚森林,雄奇壮观的高山石林,翠绿碧蓝的高原湖泊,红墙金瓦的宗教寺院……所有靓丽的风景宛如一块磁石,紧紧吸住游客视线,挪不开,转不动。
走进“甘南第一村,进藏北大门”的文化旅游标杆村香告村,水声潺潺,云雾缭绕;阿米贡洪山脚下“最美藏寨”黑力宁巴村,藏式民宿错落有致,无际草原上牧马奔腾……每个村庄独特的韵味和故事,无不诉说着夏河县自然人文的深厚底蕴。
把文化底蕴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把文化创意植入景观塑造各环节,把文化符号嵌入乡村旅游各领域。2017年天津市南开区与甘肃省夏河县结对帮扶以来,坚持产业帮扶为牵引,精准培育实施项目,支持帮助夏河县地区产业提档升级,为夏河县解决了文化旅游领域酒店配套空白等多个难题。
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天津市南开区与甘肃省夏河县携手同行,助力夏河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幸福路。
发展乡村旅游 盘活资源增效
“青稞‘甘’液胜琼浆,槐道‘南’风郁芬芳。
绵雨弄晴觉‘夏’至,星‘河’枕夜愿梦长。
幽泉和‘曲’撩经筒,青山不语‘奥’隅坊。
遥望彩幡闻‘香’舞,燕啼蜂鸣‘告’画郎。”
盛夏时节,走进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南开区援派干部、香告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旭东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写的关于香告村的藏头诗。放眼望去,云朵似触手可及,山上树木葱茏,山下水声潺潺。不远处,一排排红白相间的藏式小院错落有致,由平地向着山谷延伸,静静隐匿于群山褶皱之中。疾驰车辆途经这里不禁都慢了下来,欣赏这大自然赋予的静谧美景。
香告村是沿国道213线由南向北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第一个村,被称“甘南第一村”。“这里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香告村除了地理位置是第一村之外,下辖七个自然村都是全面发展的,这在甘南州内都是很少见的。”香告村党支部书记苏小梅自豪地说。
然而就是这样的村庄,曾经是另一番模样。“以前,香告村很多村民都住在山上,喝水靠山泉,运输靠马驮。后来,在乡里多次动员下,村民们搬到山下的太阳沟里。刚搬下山时困难很多,山沟里乱石嶙峋,一片荒芜。但村民们没有等靠要,而是齐上阵从环境治理做起。”苏小梅指着脚下的草地介绍说,起初这里是乱石滩,搬下山后,村民在此播撒草籽,终于种出了这片草地。“你看!那边整齐的步道,就是大家一块一块石头嵌出来的!”
约二十分钟,来到太阳沟生态旅游度假村。沿着小道而上,田间农人辛勤劳作,村民在自家门前悠然而坐,谈论生活趣事,美丽乡村的场景接踵而至。“目前度假村已建成的树屋中,厨房、卫生间,厨具、野炊等用品应有尽有,我们还有个儿童水上乐园,供亲子娱乐。山上有几条木质栈道,通往不同山顶观景台,这些都是网红打卡地。”香告村村民卓玛介绍说。截至目前,香告村建有小木屋87个,凉亭4个,帐篷8个,各具特色且全部对外出租。
在香告村游客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农家书屋、乡村记忆馆等配置齐全,悬挂的液晶大屏放映着香告村的独特景色,游客可以观影、体验民俗风情。“我们还有一些锅庄舞篝火晚会,插箭节等活动,也在探索一些像森林剧场、音乐盒子等体验项目。”卓玛说。
夜幕降临,香告村在色彩斑斓的霓虹灯点缀下又是别样景象。耳畔的水流声让时间都慢了下来。随着人居环境逐渐改善,香告村村民逐渐意识到,山大沟深并不是“包袱”,自然资源反而是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香告村依托交通、区位、生态三大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标杆村。一批休闲度假区、农家乐、藏家乐应运而生,打造了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美食康养,婚拍采风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村民们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收入进一步增加。香告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200余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30万余元,户均旅游年收入由2020年的8000多元增长到9000多元,昔日“困难村”蜕变为“全国文旅标杆村”。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投资900余万元建设香告村游客接待中心及附属设施并实施太阳沟文化旅游标杆村提升改造工程。2022年预算资金260万元,助力村庄设施提升改造,推动香告村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刘旭东介绍称,“如今香告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旅游为方向,以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为抓手,开启了生态有保障,农民有增收的大好局面,打出了‘绿色香告’的品牌特色。”
改善人居环境 深挖资源禀赋
乡村振兴,离不开天蓝地绿水清,更离不开“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带动。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已成为夏河县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告别了农家乐风格的度假胜地香告村,位于阿木去乎镇的黑力宁巴村则是另一派景象。广袤的天然草场,整齐的帐篷营地,雄奇的廊桥,原汁原味的藏戏和民族特色风俗,给游客提供了如诗般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体验。
村委会前的篮球场上,村民们身着盛装表演锅庄舞。欢乐的人群中,才让东知正在为游客讲解藏族舞蹈的艺术。“30年前,我们家里只有3头牛,做的酥油、曲拉勉强够自家吃。如今,在天津市援建的支持下,房屋翻新了,产业发展了,旅游兴旺了,村民也脱贫致富了。”作为一名为游客讲解藏族舞蹈的志愿者,谈起家乡近几年变化,藏族汉子充满感激。“是南开区的支援让我们走上致富路。谢谢天津,谢谢南开。”
才让东知所住的黑力宁巴村,位于夏河县西南部,自然条件艰苦、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由于传统人畜混居的生产方式和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的生活习惯,“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曾是甘南州乃至甘肃省典型的深度贫困、发展滞后村。
2018年,黑力宁巴村被确定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和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完成了村民原有住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新建景观道路、垃圾分类处理、特色风貌改造、传统生产生活风貌展示、儿童乐园和民俗射箭场、乡村集市,以及打谷场、篮球场、健身场等20多个项目,建设了集村级卫生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为一体的村级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才让东知家的院子和房屋不仅修葺一新,还打造出了用于接待游客的4间新房。之后他与当地文旅企业合作,将4间客房交由旅游企业协助运营,就这样,才让东知和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饭”。“我家的年收入从三十年前的两三千元,变成现在的三万多元,增长了十倍多!”作为黑力宁巴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真金白银”。
如今的黑力宁巴村,花田花海形成产业,家家户户成为民宿,旅游设施健全完善,已形成集藏式民宿、骑马射箭、观景观演等藏族村落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专业村集群。“得益于旅游发展,村子里的路平整了,环境干净了,公共文化设施完善了,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头儿更足,致富意愿更强。”夏河县黑力宁巴村的驻村干部拉毛卓玛说。
“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村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这是天津市和南开区近年来对黑力宁巴村帮扶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天津累计投入财政和社会力量帮扶资金3200余万元,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黑力宁巴村完成了从贫穷落后、靠天吃饭的村庄,蜕变成如今213国道沿线“最美藏寨”,带动村民稳步增收。
“以前村民们依靠放牧和务工赚钱养家,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现在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发展旅游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黑力宁巴村党支部书记仁青草说,“集中管理民宿,让村民享受年底分红。一方面能用专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发展旅游产业的好处;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就业,实现致富增收。”
深植津甘厚谊 助推乡村振兴
绿草如茵、牛马成群,畅游在桑科草原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这是大自然给予夏河县人们的馈赠;
以文赋景、以情咏景,利用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打造桑科小镇、黑力宁巴村等特色旅游项目,助力夏河县完善文旅产业生态链,这是天津市南开区给予夏河县人们的礼物;
加大人才选派力度,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动员津企采购夏河县农特产品,累计完成消费帮扶;推广南开医疗经验,多项成果填补当地医疗领域空白;2021年以来拨付财政援助资金1885万元,助力黑力宁巴村、香告村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大夏河畔、千里草原上,天津市南开区奏响了一曲曲助力夏河县西安村振兴发展的和谐乐曲。
“下一步,南开区将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进一步汇聚协作支援合力,创新协作支援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助力夏河县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援甘干部、夏河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海说。
中国小康网夏河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