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援甘教师裴冬卓在为当地教师作讲座援甘教师裴冬卓在为当地教师作讲座
援甘教师张丽在夏河县拉卜楞小学上课。援甘教师张丽在夏河县拉卜楞小学上课。

  “扶贫必扶智!”自对口支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来,本市派出大批优秀教师远赴甘南开展教育帮扶。这些教师克服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生活条件较差等困难,努力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并传授先进教学方法,为夯实甘南的人才基础做出了贡献。

  裴冬卓老师是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盐场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于1993年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19年8月,46岁的裴冬卓克服家庭困难,满怀为祖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献身的热忱,义无反顾地申请到甘南支教。

  在高原地区支教,总会遇到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困难。来到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的第二天,裴冬卓就因高原反应强烈而住进了医院,经过输氧才回归了工作一线。

  当地条件虽然艰苦,但无法阻挡裴老师和同事们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热情。信息化教学是裴老师的强项,来到藏族小学后,面对“一根粉笔讲天下”的局面,她着力为这里打造智慧课堂,利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在教学中文字、照片和视频交叉使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寓教于乐。学生们被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深深吸引,在课堂上非常投入,同时,藏族小学藏语教学也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

  裴老师不仅教学生,也培养当地的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要把先进的教学方法留在甘南。”她手把手地教当地教师信息化教学。在她的努力下,该校的很多老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一名老师获得甘南藏族自治州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除了藏族小学,裴老师还到合作市其他几所小学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了一批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老师。

  裴老师是个多面手,除了语文之外,还擅长音乐教学。在藏族小学,她还负责两个班的音乐课,并组织了电子琴兴趣小组。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裴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希沃云课堂、钉钉等,给学生们开设网课,让他们在家中就能上课。

  裴老师的援甘工作很快就要到期了,她觉得自己还有一些东西要传授给当地教师,所以打算申请延期。

  据介绍,在藏族小学还有来自天津的12名教育工作者,像裴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着。

  今年46岁的张丽是南开区五马路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8月,怀揣着对支教事业的热爱,带着一份执著与追求,她远离家乡及亲人,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小学。走进拉卜楞小学的第一天,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渴望的脸,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她为之动容。她珍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节课。她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他们写读书笔记,练习演讲,指导学生积累语言,鼓励学生阅读,丰富知识与素养。

  拉卜楞小学海拔近3000米,刚到这里时,张丽出现了高原反应,水土不服,还患上了淋巴炎。尽管身体有各种不适,她却没有耽误一节课,每周上课和听课超20节,工作强度比在天津时还高。

  “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本着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张丽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服务,她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走访特困学生家庭,了解学生们的家庭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献出自己的爱心。她谦虚温润、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赢得了家长与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在抓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她尽最大努力去带动本学科老师的教研工作,通过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知、所悟介绍出去,每周还要带领本地区的语文老师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透过教育、教学、教研三方面,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除了张丽,来自南开区咸阳路小学的樊永哲和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的陈盈老师等,也在各自的支教岗位上努力工作着。

  据拉卜楞小学校长马庆梅介绍,2018年,拉卜楞小学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小学等单位就“互动式空中课堂”教研项目达成协议。该项目让双方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直录播互动终端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平台,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上好课、上精品课的积极性。

  据介绍,天津大力支持甘南州教育事业发展,大批优秀教师来到甘南播撒知识的种子,并努力培养当地师资。他们长期与短期互补,教学与教研结合,为提高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