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春意愈浓,重大项目复工复产持续升温,成为快速高效“重启”经济运行的强力引擎,也从一个全新视角呈现出天津经济的韧性。
一张清单:精准分类 最快速度打破困局
3月27日,蓟州城区东南20公里外,距京秦高速别山出口不远处,3台大型挖掘机正破土施工,一道4米多深的坑槽开挖成形,一直向南延伸。这里,是我市第一条跨区域长距离大管径输热管线──蓟宝热电联产项目的施工现场。
几个月后,通过这条管线,蓟州两大电厂将为宝坻城区源源不断送去热力供应,让总面积1500万平方米的居民享受到清洁取暖,仅此一项每年可替代标准煤约27万吨。
面对疫情冲击影响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双重压力,如何迅速扣准复工复产的发力点,重新夺回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的主动权?
正值春季施工黄金期,按下重大项目这个撬动经济发展的“总开关”,能产生“启动一点、带动一片、覆盖一面”的牵引力,蓟宝热电联产项目就起到了这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立足疫情,我们把尽快推动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全力降低疫情影响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以点带链、以线成面,实现抓项目、稳投资。”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魏广勇说。
今春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由于春节假期较早、叠加复工推迟,留给项目建设的有效时间紧迫,不能一刀切,不搞一窝蜂,市发展改革委发挥“项目办”作用,详细研究、协调安排,迅速梳理出一张有序开复工的项目清单。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我们对纳入国家和市‘十三五’规划、预算内资金支持且具备开复工条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按照重点民生项目、一般民生项目、其他项目的次序,列出清单,有序推动。”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高怀英告诉记者,结合疫情防控风险等级,我市分级分类分批组织项目开复工。“具体来说,根据施工环境,优先推动通风条件好、户外作业多的项目复工;根据工程特点,优先组织远离中心城区的线性工程和封闭性较好的点状项目复工;根据施工作业,优先选择外来务工少、机械化作业率高的盾构施工、桩基施工、土方挖掘等工程,通过优化作业工序,实现快速开复工。”
一套机制:服务保障 变“督战”为“参战”
蓟宝热电联产项目原计划正月十五后开工。受疫情影响,2月以来一直进行施工方案的细化完善等前期准备工作。
“这项工程需要并排铺设两条直径1.4米的钢管,长度达到42.8公里,是目前国内在建最长的跨区域大管径输热管线。”负责项目施工的北京建工路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程飞告诉记者。由于管线铺设需穿越铁路、河道和高速公路等,为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和时间考验。“必须赶在雨季前完成穿越铁路的管线铺设。疫情以来,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帮我们及时解决了施工人员返津隔离和施工现场疫情防控等工作,为确保工期抢出了时间。”
一条管线通南北,牵动的不仅仅是线路两端。从前期项目提出到签约落地,再到克服疫情影响按期开工,为推进该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多次向市政府进行专报。
“我们会同蓟州区、宝坻区及电厂,就解决两区相关供热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最终促成政府企业三方达成一致并签订合作协议。”高怀英说。
这项工程建成后,既为宝坻省下“煤改气”的几亿元财政补贴,又解决了电厂因采暖季负荷不足部分停机的难题,每年为蓟州增加几亿元税收。更重要的是,将提前实现国家下达的我市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心城区2035年无煤化的任务目标。
一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的背后,是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谋划和推动。
疫情以来,结合机关干部下沉帮扶,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三个直管项目开复工帮扶工作组,一对一下沉现场,点对点帮扶企业,变“督战”为“参战”。由过去督导检查施工企业不具备条件不能开工,转变为项目尽快开复工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什么问题,主动跟进一一破解。
在帮扶组下沉基层的同时,围绕推动解决重大项目资金、用工、土地等要素问题,一系列举措接续发力──
复工复产困难多?特事特办“开绿灯”。用工,政策举措灵活务实,开通通勤班车,实现员工“点到点、门对门、人对人”有序返岗。用地,协调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提前预审,同时帮企业对接原材料和设备供应。用电,联系电力公司加强保电,全市无一例因供电影响正常开复工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在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五减”上下更大功夫,对重大项目清单内前期工作项目实行以函代证和承诺制办理。
特殊时期缺资金?“组合拳”撑起企业“钱袋子”。印发今年首批市级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支持,筛选6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分两批下达专项债资金;与金融机构联动,向符合政策要求项目提供专项贷款、优惠贷款利率专属金融服务等。
很快,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中石化天津LNG项目扩建工程、军粮城六期热电、南港华电热电……一个个重大项目传来开复工的好消息。截至目前,95个10亿级在建重大项目已复工92个,复工率达到96.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种模式:超前谋划 项目储备着眼长远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干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过后,如何实现快速修复、持续发力?
市发展改革委有一条不成文规则,如果在建重大项目有1个,那么储备项目就要有2个,谋划项目就要达到3个,这样才能确保项目持续稳定滚动发展。
“要想守住经济增长底线,必须用好投资这一稳定经济的快变量,坚决稳住重点项目基本盘。”魏广勇说。
3月初,我市今年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清单向社会公布。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6700亿元的重点储备项目和总投资1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极大提振了投资信心。
“今年项目安排的原则着重突出五个方面,推动工业优势产业发展、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林和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好项目谋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第一棒”。如何保持谋划项目的主动性和持续性,需要调动各区、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不久前,一本集纳了17个经典项目的小册子发到各区发展改革委,梳理出七种成功模式,指导各区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持续高质量谋划好项目、大项目。
谋划项目的成效也成为各区、各部门的考核“硬指标”,通过数量、质量、转化三个维度综合评价、排名,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天津滚动储备的“项目池”总投资已经超过6000亿元。此外,还针对疫情暴露的“短板”,围绕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新谋划市级提高应急管理能力重大项目88个、总投资近600亿元,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地方“好经验、好做法、好建议”专刊,将天津“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多举措稳定投资运行”的经验举措向全国推广。
冬天失去的,努力在春天追回来。攥指成拳汇聚项目合力,强本固基撑稳发展后劲。复工复产的动车正风驰电掣奔驰在津沽大地的明媚春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