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围绕民急民盼、民思民愿,从群众所急所忧的具体事做起,以“一老一小一急一投诉”为抓手,着力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提升百姓的就医感受。年终岁尾,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建国向各位市民朋友汇报。

  一、2019年工作亮点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在2019年,我们立足让百姓获得更均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在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强化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管理更加有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更加凸显。

  二是持续深化医改成效明显。启动“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累计节省药费5.11亿元,执行医药耗材京津冀联合采购,节约采购资金2.82亿元,降低患者费用负担。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加强胸痛、卒中专科联盟建设,全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连续5年下降,2个城区和5个涉农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区,家庭医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12.5万人次。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实施大肠癌筛查和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惠及100万居民。持续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服务妇女儿童316.9万人次。6个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综合排名第二,保持直辖市第一。2019年人均期望寿命81.69岁,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09%,高于全国7.03个百分点。

  四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持续加强。开展“老年人就医服务月”活动,制定了10项服务措施,包括减免老年人挂号费,简化诊疗流程、增加人工服务窗口,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提供陪检服务,为患有14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开具30天长期处方等,累计服务老年患者342.32万人次。

  市儿童医院马场院区如期投入使用,开通网上按时段预约挂号,通过信息化手段,就医等候时间从以前的最多8小时缩短至现在的1小时以内。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加强儿科建设,61家开设了儿科门诊、40家开设了急诊,大大缓解了儿童就医难问题。

  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面向全国招聘医生303名,急救站点由69个增至171个。目前,120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已经达到100%,120接报后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降至10分钟以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针对服务态度、服务流程、药品保障等群众投诉热点问题进行专项分析、问题预警,对投诉办理质量和满意率进行评价,形成了解决患者投诉问题的“天津模式”。2019年,“8890”热线投诉做到100%回复,投诉办理满意率由去年同期53.66%提高到87.76%。

  五是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署“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共建协议。基本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智慧服务应用全覆盖。建成全市统一官方“健康天津”APP,覆盖全市39家三级医院,为市民提供“一键登录、统一预约”等便捷化就医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实现部分健康医疗信息向市民开放。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要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重心就是聚焦提质增效,强调签约履约。

  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委通过推行十项主要举措,织密扎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总量和人员结构明显优化。

  二是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为160余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主动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制定了家医团队医生和护理上门服务相关管理办法和规范,使家庭病床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四是推进基层慢病用药精准服务。督促各区通过使用“家医签约慢病用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患者用药计划与药品药库备药联动,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五是启动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门诊、健康小屋和家医工作室实施内部诊疗流程再造和信息化环境改造。

  六是借助信息化赋能提效。开展“互联网+家庭病床”,通过网上预约家医签约、家庭病床、用药申请,基层机构线下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提升居民签约服务感受。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情况的检查,让百姓真正享受到这些便民的措施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