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本市打赢结对帮扶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

  自2017年8月起,在完成上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基础上,本市开展了为期3年的新一轮结对帮扶1041个困难村、经济薄弱村的工作。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结对帮扶困难村的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时间更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本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抓落实、促攻坚,稳中求进,加快推动,确保如期打赢结对帮扶攻坚战,夺取战“疫”和战“贫”两场硬仗的胜利。

  记者兵分10路,走进田间地头,走访困难群众,全方位关注本市高质量推进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举措进展和亮点成效。第一站,我们来到“鱼米之乡”宁河区。

  蓟运河畔的木头窝村每个季节都有别样的色彩,刚刚送走粉红色的桃花季,就迎来了翠绿色的芦苇季。站在河堤上遥望对岸,大片翠绿色的芦苇随风起舞,像是给波光粼粼的河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在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帮扶下,今天的宁河区廉庄镇木头窝村旧貌换新颜。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水生植物恢复、河道周边环境治理,一系列硬核大动作后,这里水清岸绿、苇滩广阔,候鸟成群地回归了。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水源,还为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记者走进村里,留意观察了农户们的门牌号,上面写着“为人要友善、待人要厚道”“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每一块都写着自家的家训。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张贵忠说:“作为本市10个田园综合体之一,我们村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淤泥清了、水系通了,运河、池塘、稻田、农舍相得益彰,构筑了独具韵味的田园景象,而村民才是田园里最美的风景。”

  在宁河区丰台镇东赵村,乡间小路的一侧千亩小麦长势喜人,而在另一侧的种植大棚里,挂在藤蔓上的礼品西瓜、奶油南瓜已近成熟。村民们给西瓜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东丰生态瓜”,“东”是指东赵村、“丰”饱含着收获的愿景,“生态”则是为了感谢天津生态城管委会选派的驻村工作组。近三年的时间里,工作组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难以割舍感情的一家人。

  村民张瑞山说:“隔壁的西赵村是第一批帮扶村之一,之前两个村的状况毫无差别,村民的土地连着土地,地里种啥都一样。但经过帮扶,人家成了全国文明村,我们看在眼里,满是羡慕,心想:啥时候我们村也能派来一个驻村工作组?”张老汉的愿望在2017年8月实现了,“帮扶东赵村是生态城管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按照市区两级部署会的要求,逐条梳理‘三美四全五均等’73项指标的进度情况,确保按期完成帮扶建设项目。”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魏炜告诉记者。

  张老汉家的15亩地里过去一直种棉花,辛苦一整年还得盼个好年景,土地带来的收益大约1万多元。而今,村民以耕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社统筹全村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村民每亩土地可获得1000元的土地流转分红。赋闲下来的张老汉跟着村里的能人打零工,又有一份收入。每年春节和中秋,村里还给60岁以上的老人派发粮油礼包。不仅如此,村子里的面貌大为改善,户厕改造全部完成,见缝插绿已然实现。走在村里,路边种着白杏,张老汉说:“再过十来天,这条街上就有摘不完的杏子了。”

  记者了解到,宁河区共有85个困难村,1个经济薄弱村。统筹市、区财政帮扶资金,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齐心食用菌和百利高效设施水培菜两个困难村帮扶基地项目。截至今年5月,所有困难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同时,12459人实现就业转移,困难村的农民收入持续提高。截至2019年年底,宁河区困难村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94元,达到了全市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