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植树季,也是树苗热销、苗农丰收的时节。可是我市滨海新区大港街苗农刘英清却高兴不起来──自己的承包地合同将到期,6万棵树苗却还没有销路。“合同上有约定,到期后我负责清地,也就是说,要是这些树苗再找不到买家,就得砍掉还地。这么好看的树苗就得糟践了。”
大好春光,到处都在种树植绿,为何这位老农的树苗却卖不出呢?
3月17日上午,在北大港一片广袤农田里,70岁的刘英清摩挲着一棵茶杯粗的金叶榆说:“多漂亮的树啊!这样一棵树市场价不低于20元,可我卖10元都没人要。”
刘英清说:“这200亩地,我拼死拼活干了10年,投的钱海了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说着,老汉满眼是泪。他介绍自己的树苗,如数家珍:“你看这片香花槐,有一万多棵呢,开红色的槐花,老好看了;再看这片金叶榆,有3万多棵,到了夏天,树叶金黄锃亮,种在小区路边,像画一样;还有这片金枝槐,冬天树枝变黄,夏天变绿,一年两色,看着不厌;最皮实的是这白榆,抗旱、抗涝、抗虫害、抗盐碱,成活率几乎百分之百……”
刘英清在城市化进程中住进了城里的楼房,可他心里还惦着土地。10年前,他来到北大港,承包了200亩地,种上了他认为可挣大钱的树苗。若说种地,刘英清可是一把好手,把那片树苗侍弄得漂亮挺拔。只顾埋头苦干,投钱挥汗,却忽略了市场。眼瞅着树苗一年年长大,进入移植旺季,他也只是托亲靠友卖出去少部分。绝大部分树苗就成了养在闺中的姑娘,到了婚龄找不到婆家。“只进不出”,刘英清“赔光了家底”,还背了债,他想续租这块地,可掏不出租金了。“这么好的树,给钱就卖也没人买呀!”种地高手,败给了市场,这位老农何时才能走出“转型之困”?
“这个植树季,就还有一个月,再卖不出去,我就得砍掉这些树苗了。10年白瞎了。”刘英清甚是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