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Tony 26岁 互联网工程师

  最近最火的名词叫做“996工作制“,大多说的我们这个行业。我大学本科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做了北漂,顺理成章进入了互联网行业。截至目前,我已经工作了将近五年,跳槽了三次,职位提升了三级,也算是小有斩获。可是就像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也是对这

  个行业的工作节奏爱恨交织——爱它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成长,恨它几乎剥夺了所有的业余时间。

  摄影:ShawnShuen

  阿德: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作为工作了十多年的职场老兵而言,这样的工作节奏真是有点吃不消。

  有一句话叫做“温水煮青蛙“,放在我们这个行业,更像是一句深刻的自嘲。没入职前,几乎所有人都艳羡你将拥有光明的未来。不仅高薪高福利,还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至少在我们老家,我爸妈一介绍我是是IT工程师,得到的评价都是”了不得“、”了不起“,即使他们也不太清楚,IT究竟代表着什么。

  甚至在我入职前,我对这份工作依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师哥师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降低预期,没看到师姐已经有人准备辞职回家,养好身子生娃了吗?没看到师哥发际线不断上移,不到三十就已经秃头了吗?听到这些前辈的真实体验,我依然心有戚戚然——我还是想感受下,站在风口浪尖的感觉。

  阿德:真正加入之后,你感觉最大的无奈是什么?

  时间不再属于你自己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其实刚入职时,每个毕业生都希望能够迅速成长,加班加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熬人的状态,是你工作几年之后,发现你还是停不下来。春节放假,我们高中同学聚了一次,看他们结婚的结婚,旅行的旅行,把日子安排得有声有色,我真是眼热——他们说别逗了,你是我们这里最有发展的,我们还眼热你呢。听到这里,我就只能沉默不语了。

  这种不由自主,在互联网行业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虽然被成为工程师,其实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码农。这个行业的代谢节奏特别快,我们统计过一次,大概是九个月就会倒闭一批公司。一家公司想存活下来,就要加班加点的开发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升级更新,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两项工作都是同时进行的。

  我们就像是一枚枚螺丝钉。公司的每个产品构成了整个链条,从开发、测试、上线、维护,我们被安排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工作几年之后,我也越发理解到了做好工作本职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体现你的个人价值,还在于要与你的同事进行衔接与配合。每个互联网产品,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重要,可是只有团队协作才能成全。

  阿德:我觉得这份工作至少给你一个重要的提醒:懂得了换位思考和团队协作的意义。对大学生而言,自我优越感有时候会带来一些职场烦恼。

  就拿加班这件事来说,如果你的领导、同事以及下属都在工位上埋头苦干,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五点半是我们正常的下班时间,你真的能够一走了之吗?我想,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而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你同样要像其他人一样,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刚工作那两年,我每天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说实话,我对互联网行业是有热情的,能够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或多或少带着圆梦的态度。我效力的第一家公司规模并不算大,还属于创始人也在吃苦的状态。其实现在想来,也是因为看到他还在奋斗,才点燃了我的激情。我记得最高的记录,我们那一组的小伙伴,两天三夜没有离开过办公室,实在顶不住了,就趴在工位上睡一会,醒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然后继续做测试。产品上线的时候,看到用户基数一点点突破记录,我想象当中的庆祝场面并没有到来。创始人给我们每个人发了数额相当大的红包,可我发现我整个人已经目了——感觉自己已经掏光了最后一点精力,空气以及声音的流动都变得特别缓慢,好像能伸手抓住似的。

  阿德: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支撑你的热情,似乎难以为继了?还是说,这份行业不想被淘汰,只能让自己不去考虑自己的内心感受?

  前两天,京东老大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他创业初期住在办公室,晚上只能睡两个小时,而且要设置闹铃。我相信他一定吃过苦,只不过人在吃苦之后尝到了甜,才会考验自己还有没有吃苦的初心。

  互联网行业的更新节奏这么快,造成了人才流动也在加速。我工作了五年,已经换了三家公司。其实这些公司都没有倒闭,但人要往高处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企业尤为关键。但现在回头看,即便是我的头衔变高了,基础工资和待遇提升了,我的工作节奏依然没有任何减速,反而因为分管的领域增多,需要消耗你更多的精力与心血。

  特别是这两年开始带团队之后,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原来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做好交接,就可以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到来。现在不仅要有大局观,还要安抚小伙伴们的情绪。都说90后不靠谱,我真的觉得现在的小朋友,内心更需要好好建设。我的团队先后有两位同事离职,他们的理由看起来都很奇葩。其中一个是因为没时间陪女友,另一个是连续加班没时间打游戏,造成了游戏里的同盟有了意见。

  阿德:我倒觉得孩子们的诉求都很正常。工作是为了自我实现,首先还是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如果做得不开心,也许就到了要仔细考虑,是否要说再见的时候。

  我越来越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无能为力。在这个行业工作时间久了,你的时间都被公司占用,并且会觉得理所当然。你没有时间陪父母,没有时间陪女友,更没有时间和老友吃饭喝酒。大家约定俗成的觉得你就是该这样的忙,甚至当你突然出现,他们还会感觉到有点耽误了你的宝贵时间。可是我也是人,也有正常的需要,当完成工作之后,我也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那么发呆。

  每天午饭,是我们这群“码农”最放松的时刻。环顾四周,我们这群曾经朝气蓬勃的小伙伴,渐渐有了啤酒肚,发际线越发明显,还有人说失眠健忘成了家常便饭。隔着厚厚的玻璃幕墙,我们不用遭受日晒雨淋,似乎也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这当然是我们需要为之付出的代价。

  单身五年之后,我也曾认真考虑过,要不要换一份工作。可是重新开始,我又该如哪里起步呢?我所有的阅历和经验,都是这份工作赋予我的,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做点什么?如果说现在的大学生,会有人抱怨这样的工作节奏太折磨人,但是我想说的是,身处其中多年之后,你才会发现你也许连抱怨的想法都会觉得累——与其抱怨,还不如赶紧完工,回家睡觉。 

  阿德说主动效能:其实我更期待听到职场中人的真实心声。他们不是菜鸟,拥有了一定的阅历和资本,还愿意在原来的航道中飞行,一定自有道理。就像是这样的工作节奏,常人一定会觉得变态,但他们依然能够自圆其说,或者说给自己一条开解之路。

  刘强东说,不想去自我拼搏的人不再是他的兄弟;马云说,他们不会强制加班,但欢迎员工主动加班。这是胜利者在亮明态度,自然有他们的立场和道理。事实上,对待一份工作的态度,其实取决于一个人的主动效能——面对一件事,我们都会考虑目标,并且结合自己的能力。当目标与能力相匹配时,自然会感觉到身心愉悦,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而当两者产生了背离,消极情绪就会悄然生长,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其实,一份工作是否胜任,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是否足够出色。只有不断自我投资,尝试挖掘内在潜能的过程,才能发现生命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