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展望美好图景,畅谈未来打算,这与天津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十项行动”中提出,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稳就业 促创业 物质生活品质再攀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前,天津市正部署实施的“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生活品质的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更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天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表示,“今年,天津将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全面保障合法就业权益,大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努力提升服务效能,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

  天津将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持续扩大就业容量。紧盯本市信创、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新增大项目、好项目,建立项目建设与就业服务联动机制,拓展就业新空间。此外,通过实施“创业环境优化”计划、“创业主体培养”计划等8项计划,推动重点群体创业。

  本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健全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机制,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此外,本市还将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就业服务均等化、精准化、便利化,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营造便捷高效的就业环境。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新就业形态将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表示,新业态蓬勃发展增强了就业弹性,激发了社会创新活力。新业态之“新”伴随而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等一系列新课题。全国两会期间,杨晖准备了加强灵活就业群体税务服务司法支持、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济活动实质认定促就业稳就业等4项提案,主要聚焦于新业态法治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聚焦于更好地服务人民高质量就业。

  重养老 夯基层 公共服务品质再提升

  养老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丁梅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民生问题,经过多年的深入调研,她对养老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丁梅委员建议,将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纳入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加大对养老机构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强养老机构与属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疾控机构的协作,推进医养防融合发展。同时,将国家和各地相关助企纾困政策延伸到养老服务行业,探索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

  丁梅委员建议鼓励各地出台机构员工成本运营补贴措施,根据养老机构实际收住人数给予工作补贴,对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人员在落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对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拓展职业成长渠道,加强职业尊荣感。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养老机构员工及其家庭,化解员工和老年人的焦虑情绪。

  此外,丁梅委员还建议进一步畅通医疗保障渠道,对养老机构所需的药物和物资建立稳定的保供机制,加强医疗保障资源对接,为每家养老机构建立对口医疗救助机制,畅通120等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救护车辆、救治床位。

  谈到医疗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带上会的多份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级诊疗运行机制方面的。

  明东委员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对于提高各地医疗卫生水平,方便群众就医有着积极意义。首先要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流程再造+资源共享’,加快分级诊疗落地实施。同时加大倾斜支持,优化‘医疗设施+医疗准入’,加大对基层社区医院基本检验化验设备等医疗基础能力的投入和更新,放开完善基层用药制度,加快三甲医院门诊医生多点执业改革,提升基层分级诊疗能力。”

  此外,明东委员还建议加快分级诊疗创新经验的制度化,推进“数字医疗+医疗管控”,建立覆盖医疗行业全链条的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分级诊疗机构之间医疗数据互通共享,依托标准化医疗大数据体系完善医疗质控体系,构建分级诊疗的监管网络和实时监控转诊体系,保障分级诊疗中不同机构间的医疗质控。聚焦“高发疾病+诊疗分组”,促进三医联动规范实施。以恶性肿瘤或心脑血管等危害健康首位高发病常见病为目标疾病进行试点,开展疾病流程全周期、精准化诊疗管理,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诊疗需求、诊疗规范、质控标准,将不同阶段诊疗路径等分别落实到不同医疗机构,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有序运行。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主任雷平表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基础性工程。

  雷平说:“最近一段时间,市卫生健康委研究提出并启动实施了医疗资源扩充和均衡布局、高水平医学中心建设、公立医院高效能治理、医学人才学科建设、分级诊疗和基层能力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提升、三医联动和疾控体系改革、健康天津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卫生健康高水平干部队伍建设、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支持滨海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十二项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提质增效和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天津将深化分级分层分流诊疗模式,启动滨海新区、河北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力争到2023年底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3.6名,至少1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胸痛救治单元,全方位夯实基层网底功能,满足群众家门口就医需求。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天津市委会主委蔡欣建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抓手,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认可和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企业;搭建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平台,汇集礼仪、茶道、中医、武术、美食等各领域,推广普及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商业文化基础建设。以此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年来,天津紧紧抓住融合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剑介绍,“本市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焕发光彩,实施了北疆博物院等修缮工程,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文物保存状态日益改善,5G数字互动等新技术让文物和历史生动‘复活’。”

  文旅融合发展提速加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本市文旅市场被快速激活、恢复。2023年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2.2%和315.5%,较2019年同期也分别增长36.7%和53.7%,假日文旅市场实现了“开门红”。

  张剑表示,2023年,全市文旅系统将用心做好“串珠成链”大文章,全力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助力本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本市将实施天津文旅政治铸魂行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实施“津彩”文旅形象展示行动,实施“引京入津”“引冀入津”行动,深化“天地人和 津彩呈现—天津欢迎您”城市品牌。实施“津牌”文旅项目打造行动,推进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推动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杨柳青古镇、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黄崖关长城和国家海洋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策划推出20条“津牌”文旅精品线路,举办五大道灯光秀、春山里交响乐崖壁灯光秀等文旅特色活动。实施“津派”艺术市场培育行动,聚焦重大题材,引导全市国有艺术院团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实施“邂逅·天津”创意城市艺术计划,提升城市艺术氛围。实施“津蕴”文化厚植行动,推出“博物天津”、“云游文博”、“行走的博物馆”、“发现文物之美”四大品牌,深入推进“文物进校园”、“文物+旅游”系列活动。举办“天津非遗购物节”、“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让非遗融入生活。

  未来,天津将乘势而上、趁热打铁,鼓足干劲,持续释放“文旅效应”,继续跑出“文旅速度”。

  每年精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积极落实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更多市民身边的休闲健身场所,保护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小洋楼”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名片……天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脚踏实地地为提高市民的物质生活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精神文化生活品质而努力着,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海河儿女的高品质生活,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