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做手工、品非遗……春节假期,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让文物“活”起来的各种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市民纷纷走进博物馆,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新年俗。

  春节假期,我市各大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据统计,市区主要文博场馆初二、初三接待观众5.3万人次。天津自然博物馆两天日接待观众近1万人次,接近日最大容量,并启动了限流措施。天津博物馆初三当天接待观众9291人次,创同期历史最高。

  这两日,记者走进天博,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春节期间,天博正在展出的展览多达12个。新近重磅推出的《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观者络绎不绝,争相一睹“国宝”──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的风采。观众侯建军告诉记者:“这次专门带着全家来看真迹,感觉很震撼。展览中的100多件文物精品,百分之七十多都是首次展出,件件有特色、件件有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博大年初一开展的《大展宏“兔”──癸卯生肖文物展》,为市民献上了一份“文化新年礼”。策展人崔婷介绍,展览精选馆藏从商朝到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兔”元素文物51件(套),展览中展出的“商武丁乎多羌逐兔卜骨”,是天博馆藏中关于兔字文字最早的记载。观众肖健告诉记者:“兔年来天博看‘兔’展,意义非凡。传统文化中兔所代表的和美与希望,寄托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祝福。”

  配合展览,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活动让文物“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在天博,“一画一世界”宋画沉浸艺术展空间选取了《雪景寒林图》《山寺群峰图》《青山红杏图》等精品画作,以三面投影的方式,让观众现场跟随画面镜头,步入宋画的艺术世界。展厅内的互动游戏体验区也是人气爆棚。根据北宋张择端名画《金明池争标图》设计的明池争标互动游戏,让观众可以通过击鼓控制船只的速度,再现龙舟竞赛的场面。假期3天以来,参与比赛的场次和人数均翻了一番。

  春节假期,各种富有浓厚传统文化意蕴的展览令观众流连忘返。天津戏剧博物馆依托馆藏举办的《盛世藏珍──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近十年受赠文物展》,与民间收藏专委会合作举办的《盛世甄藏百年传承──天津民间红色收藏展》等广受好评。

  除了丰富的展览,各博物馆还举办了写福字、剪纸、面塑、拓印画等多种社教活动,深深地吸引了小朋友。“老师,兔子的耳朵怎么捏好看?”“老师,你来看我捏得像不像?”……大年初一上午,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津面塑被搬进了博物馆,“巧手面塑 玉兔迎新”体验活动在天博举行。小朋友们手拿工具刀,捏着各色面团,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萌兔”就诞生了。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本草健康》沉浸式科普活动中,小朋友变身小郎中,开药方、到实景中药铺按方抓药,炮制中草药,最后制成一个可以预防感冒的香囊带回家。小朋友在玩中走进了“百草园”,真正感受到了中药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