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坐标长江中下游,“九曲回肠”之地见荆州。483千米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全境,占湖北省长江干线近一半。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港登船,沿江考察两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荆州正努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绘就“万里长江 美在荆江”新画卷。

  “脏码头”重生成为新名片

  荆州港,江面船只穿梭,荆江大堤鲜花盛开,游人如织。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考察的第一站。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宜昌乘车抵达荆州港码头,一下车就说:“荆州很美,看起来很漂亮。”

  随后,总书记来到观景平台,眺望长江,不时询问有关荆州市和荆江情况。听说过去的棚户区已打造成荆江风情带,搬迁百姓都安置好了,总书记高兴地说:“老百姓有获得感就好。”

  “习总书记就是沿着这座栈桥走上码头,登上轮船。”回忆起4年前的情景,荆州港工作人员郭亮心情激动。郭亮清楚地记得,总书记下车后,先走到观景平台,眺望宽阔的江面,随后走上码头,登上轮船。他注意到,登船前,总书记回望荆江大堤良久,眼神充满深情。

  “以前长江水是淡黄色的,水质也不是很好,江边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长江里面。”郭亮边说边指着前方的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这个有3000年历史的码头,是当地商埠文化的起源。由于早年粗放型开发,洋码头逐渐演变成巨大棚户区。曾经,这里各类建筑混杂、污水横流,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排长江,成为威胁长江生态的一处顽疾。

  2016年,荆州市启动改造洋码头。“总书记考察长江,更坚定了荆州破除沿江生态顽疾的决心,洋码头改造快马加鞭。”负责洋码头项目的营运总经理毕海波说,项目投资16.58亿元,拆迁棚户达1658户、工矿企业达63家。

  “建设‘洋码头’文创园,包括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游步道等。”毕海波说,洋码头最大亮点在于“整旧如旧”,保留“活力28”、英国棉花打包厂等历史建筑,展现荆州独特的码头、商埠文化。

  “针对这里老建筑的修复、保护,我们严格按文物专家的指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还原建筑特色风貌。”毕海波说,很多设备我们都保留不动,依托工业设备的空间,让大家感受到那个时期我们工业的繁荣。既是我们老百姓休闲观光的生态公园,同时也是我们留下城市记忆的博物馆。

  如今,巍峨的老建筑、翠绿的景观、熙攘的人群、鲜活的商埠文化,见证了洋码头的繁华“重生”。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已被打造成长江沿岸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

  江上“清道夫” 见证长江变化

  4年前在荆州考察长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轮船甲板上凭栏眺望。总书记详细询问:“船上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非法码头取缔,有奖惩措施吗?”“环保堤岸成本多少?”……

  “我想告诉总书记,船上的垃圾和污水,我们来运。”采访中,驾驶“荆长净6”垃圾清运船停靠荆州港的孙红艳说。

  2007年,孙红艳和丈夫陈景旭下岗后买了一条小船,当起长江的“垃圾清运工”,为过往船只转移生活垃圾和污水。“除了用每个月的清理费养家糊口外,我们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这一江碧水。所以我们每次打捞到很多垃圾的时候,都会有巨大的成就感,这是其他的工作给不到我们的,而这也是我们坚持的动力。”孙红艳说,只要天气允许,他们夫妻就沿江收集船舶垃圾。一直忙到下午把垃圾提上岸,装上皮卡车,拖到垃圾站。

  夫妻俩的工作范围覆盖整片荆州港,途中每一艘停泊的船只,他们都要靠近询问,有无需要转运的垃圾。得到船员的应允后,陈景旭会慢慢行驶船只靠近目标,再将缆绳套在两船之间。待准备工作就绪,他穿好救生衣,踩着清运船顶爬到另一艘船上,把需要转运的垃圾递给等待的妻子。

  一干就是多年,凡是在这一流域航行的,没有不认识他们的。而他们的事迹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8年,荆州市航海局专门给他们发放了补贴共80万元用以表彰二人对于长江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

  已经将这份工作当做终身事业的二人,做出了一个让常人都难以想象的决定——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加上补贴的80万元,购置一艘大一些的船。就这样,夫妻二人从此以船为家。

  很多时候,他们不仅捡垃圾,对于来往乱扔垃圾的船员,他们还要进行规劝。一开始,很多船员都不理解,反驳道“祖祖辈辈都往长江扔垃圾,你没权力管我”。

  一次,一艘大型货轮停靠在荆州港区,船员因拒绝缴纳垃圾清运费,故意刁难孙红艳,将海底阀清理出来的淤泥当做生活垃圾要求她清运干净。为了避免冲突,夫妻二人一声不吭,将大袋大袋的淤泥背到了他们的垃圾清运船上。生活垃圾原本装得好好的,夫妻俩准备去收,但是船员偏要把垃圾倒到船的边缘。孙红艳找船员借一个簸箕,船员不借,说没有,你收了我们钱的,就要跟我们服务。夫妻俩没办法,就戴着手套用手捧,一把把捧到袋子里,再一袋袋提到船上。面对这些不理解,夫妻俩选择默默忍耐,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坚持,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理解他们,主动地保护长江、保护生态。

  现在国家对长江生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仅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还实施了长江大保护战略,这些变化给夫妻俩带来了很多便利。“环保意识变强了,江上垃圾变少了,工作更好做了。”孙红艳说,以往经常碰壁,如今很多船舶会主动联系他们转运垃圾。

  生态和发展并驾齐驱

  从荆州码头顺流而下,万寿塔公园、临江仙公园……荆江风情带上的颗颗明珠,绿意盎然。在荆州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设立生态禁区,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河段,长江自然裁弯取直留下了一个“几”形故道,名为天鹅洲,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于此。保护区1991年成立,从最初引进的64头麋鹿,发展到目前的2500余头。保护区内洲滩纵横、林草丰茂,沼泽湿地中成群的麋鹿悠然觅食。

  麋鹿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鹿科动物。为了更好地让麋鹿生活,保护区选取了水位、气象等8个监测因子形成监测体系,运用了3S、无人机、红外相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监测。通过麋鹿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环境需求等方面的监测,为保护、恢复、管理麋鹿栖息地提供了科学依据。保护区还找准疫源疫病防控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麋鹿疫病预警和防控体系。

  30年精心守护让石首麋鹿保护区鹿丁兴旺。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石首麋鹿种群已经形成保护区核心区、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四个分布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也实现良好保护,现有高等植物321种、脊椎动物320种,其中鸟类就有220种。保护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建成中国麋鹿优质种源基地,打造中国麋鹿基因库。

  保护区有了,长江沿线如何转型升级培育绿色产业?位于江陵县的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答案。

  一艘货轮,停靠荆州煤港码头,红色装船机舞动,仅3小时装完2688吨煤。从堆场到码头3.5公里,全程廊道封闭传输,煤不沾地。码头全封闭管理,清洗地面的污水流进10个大水池,通过管道输送到岸上净化处理。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占地4000多亩的煤炭储备基地。在陆域堆场,四周设25米高防风抑尘网,堆场中间增设3道南北向防风抑尘网,共设置25米高防风抑尘网6281米。

  “一期工程投资37.95亿元,环保投入占比9%。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长江。”荆州煤炭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新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讲话精神指引下,该公司加快江陵基地绿色发展步伐,基地已成为浩吉铁路最大煤炭转运中心。

  荆州,作为湖北老工业基地,76家须关改搬转化工企业累计完成61家,以布局优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荆州纪南文旅区在建产业项目投资超500亿元。当地还引进投资100亿元的华鲁恒升现代煤化工等重大项目,江陵铁水联运等项目加快建设,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已具雏形。

  四年来,沿江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等让岸线风景如画。荆州以“人水和谐共生”理念作为发展的根本遵循,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放眼荆州大地,一幅“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