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一艘艘蓝白相间的船舶在渤海湾近海平稳地行驶着,身着橙色工装的海事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志愿者在船上手持抄网打捞着海上的漂浮物;岸上志愿者快速清理着各类塑料垃圾——这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口海事局、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口岸局、天津港保税区城市环境管理局日前联合开展海上环境守护行动的场景。
5月3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河口泵站泄洪,受到潮汐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港区部分水域和岸线出现垃圾聚集现象。大沽口海事局、天津港保税区城环局、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口岸局等部门及时启动海上垃圾清捞机制,派出1艘海巡船开展海面巡逻发现垃圾,协调2艘专业海上清捞船艇清除漂浮垃圾,并倡议港区10余家企业的志愿者在浅滩、岸线清捡垃圾,通过专业环保清捞回收无害化处置等形式,清扫岸线和近海卫生死角,做好港区海面环境维护。
天津大沽口海事局高沙岭海巡执法大队队长边绍琨说,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口港区货物吞吐量保持在约20%的高速增幅,海上船舶流量增大,生产活动密集,加上受到泄洪、暴雨等因素影响,海上时常出现垃圾漂浮物,给海岸周边环境和生态保护带来压力。
“目前,城环局结合上级要求及渤海湾生态保护的区域实际,制定了入河入海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各类排口管理要求,牵头各部门形成一套对陆源污染控制的有效管理体系。”天津港保税区城环局副局长卢清说。
2021年9月,天津港保税区组织区内46个排口主体责任单位规范化设置排口标识牌,其中37个城镇雨洪排口,由天津港保税区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日常养管维护。该集团水务养管负责人陈金阳说:“公司一方面对这些排口开展多次排查和检测,确保排口规范及排水达标;另一方面,于去年10月底前完成37个排口标识牌设置,排口规范化及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靠标识提示解决了“面子”问题,“里子”怎么办?为提高岸线周边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天津港保税区城环局在去年组织岸线周边码头企业、化学品储运等29家企业开展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专题培训,协助企业完成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能力提升自查整改,对入海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实施治理。
通过评估发现,中粮佳悦(天津)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池容积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中粮佳悦总经理助理凌弘巍牵头,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在污水车间外侧将1个1500立方米的自来水罐改为应急罐。
“一旦事故突发,我们设有三级防控体系。第一级防控体系由罐区周边围墙将可能产生的消防废水等事故废水围在罐区内;如果废水量过大,第二级防控体系将打开罐区阀门,将部分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假设废水量超过污水处理站的储存能力,那么第三级防控体系可将多出的废水排入新改的应急罐。这样的三级防控体系,极大降低了事故水排放到厂区外河道的概率。”凌弘巍说。
除了企业自身的污水防控之外,专业的海岸污水处理厂不可或缺。2009年投入运营的天津胜科公司是临港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近3年来,该企业加快污水处理的技术升级步伐,经过充分论证及测试后,引进先进工艺,上线低耗高效设备,在解决上游企业高浓度污水处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整体工艺的处理效率及能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通过出水在线监测设备的严格管理,最终将合格达标污水排入渤海。
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既需要企业的支持,又离不开监管部门间的协同。不久前,大沽口海事局联合临港口岸局共同倡议辖区临港佳悦粮油码头公司、太重滨海公司等港航企业开展海上环境守护行动,通过专业海上清捞船艇、人员定期巡查清捞、专业环保清捞回收无害化处置等形式,做好港区海面环境维护。过去5年,大沽口海事局与天津港保税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进陆源管控、生态修复、海洋环境风险防范、船舶污染防治等工作。
边绍琨说,针对船舶污染防治,大沽口海事局创造性地依托现有智能化监管模式,探索形成“遥感筛查—目标锁定—现场核检”工作机制,通过辖区防污染应急力量体系化建设,大沽口海事局推动建成北方港区首个溢油应急设备库,该应急设备库一次溢油控制清除能力可达350吨。
“今后,天津港保税区城环局将与其他部门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作用,继续携手辖区企业,摸清生态家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保税区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环境更美好,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保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卢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