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天津主会场宣传活动在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举行。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

  天津是我们国家最早出现博物馆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本市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涉及历史、民俗、军事、自然等诸多领域,已成为传承天津文明、俯瞰天津历史、纵观天津文化的重要载体,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全市博物馆推出了陈列展览、主题宣讲、直播导览、研学体验等近百项展览展示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

  天津市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等重要指示精神,今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2022年博物馆青少年精神素养培养优秀案例推介活动,23家文博单位申报案例41项,最终天津博物馆“遇见你·天博——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10个案例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天津市博物馆青少年精神素养培养的示范案例和优秀案例,活动现场进行了颁奖。

  天津市不断加强馆校联动,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博物馆日当天,天津市文博学会、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一体化研究中心、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倡议,成立了“天津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联盟”。联盟将在天津市各大博物馆与学校之间打造共建平台,借助丰富藏品与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陈卓说:“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的观众认知博物馆,感知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不只是看展览,更是一个传播历史文化的阵地。博物馆要为社会服务,为我们的时代服务。”

  “最近5年,天津的博物馆从60多家发展到75家,增长了将近20%。在文物部门备案的这些博物馆中,既包括文物系统的博物馆,也包括其他行业的国有博物馆,还有非国有博物馆。初步形成了一个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现代博物馆发展的格局。”市文旅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介绍,“特别是我们通过实施了一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文物的保存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受到大家的欢迎。每年全市这些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活动有400多项,社交活动应该是1000多项。高峰的时候,全市博物馆的观众超过1,500万人次,去年受疫情影响,观众也达到了920多万人。现在到博物馆去看展览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本市文博场馆充分调动博物馆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书籍的形式将博物馆里的文物与青少年教育教结合,为青少年开启博物馆学习研究的方便之门。天津博物馆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博物馆的秘密》系列儿童绘本丛书,以馆藏文物为依托,选取天津博物馆10件精品文物,多维度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推出了中小学生“三爱”主题教育读本《红色津沽》,以图文并茂、严肃活泼的形式,面向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

  为做好博物馆服务残疾人观众的工作,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在文博领域率先开展手语服务的推广工作,共同建设天津市博物馆文博手语研究培训基地。5月11日,文博手语研究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天津博物馆。该基地将重点开展博物馆手语讲解员的培训工作和文博专用词汇的手语研究工作,为听障者打开欣赏文物之美的大门。

  在与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合作的基础上,今年天津博物馆与天津市公交集团首度联手,启动运营“行走的博物馆”主题公交,将车身与内饰化作微缩展厅,让市民在乘车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展览,带给大家新奇的乘车体验。

  徐恒秋说:“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要求,围绕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统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市博物馆的布局结构。把展览作为博物馆的立身之本,鼓励各个博物馆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展览品牌,讲好文物藏品的故事,让我们的展览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加大文物藏品的珍藏和保护的力度,特别是要树立‘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加大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些见证实物的征集和收藏。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通过完善管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对一些优秀案例的持续推进,让博物馆这样一个文明的殿堂变成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为我们这个城市的发展,为人民的文化需求发挥好博物馆的力量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