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之后逢中秋。9月1日12时,4个月的渤海伏季休渔结束后,梭子蟹、皮皮虾、对虾等多种渤海湾特产开始大量上市。同时,中秋临近,地标产品七里海河蟹以及各粮食产区的稻田蟹,也进入了丰收期。河海两鲜同步的“螃蟹季”,餐桌上吃蟹、品蟹,甚至“复刻”天津传统的螃蟹佳肴,这就是天津的幸福滋味。

  现在,海蟹怎么卖?记者在多家菜市场及专营水产店了解到,最好的本地“大茬子”和“大黄”,得强调手挑的、特肥、精品一路,价格在65-75元/斤,店主还得吆喝着,“这阵吃刚好啊,过节还得涨价啊。”在王顶堤海产品批发市场,已进入了海蟹售卖的高峰期,有数据显示,在开海后,每天30万公斤左右梭子蟹会在这里交易,价格根据个头不等。

  预测海味丰收 老饭庄卖“时令”

  有数据显示,2021年,渤海湾增殖放流水产苗种有10多亿尾,全部为人工孵化,数量超过10种,有对虾、皮皮虾、梭子蟹、梭鱼、花蛤等,其中对虾放流数量最多,约占80%以上。由于渤海湾海水质量得到改善,加上伏季休渔等措施,促使放流的苗种正常生长,经相关部门监测,效果良好,今年回捕有望获得大丰收。

  挑选海蟹,天津“行家里手”自有一套:品质上佳的海螃蟹应该先看脐,这部分如果厚,就说明蟹够肥;其次要看蟹爪,用手捏一下,硬的要比软的好。至于品质不太好的海蟹,一般从“蟹肚”上就能看出一二——海蟹的肚皮应为雪白,通常不太新鲜的海螃蟹能在肚皮上看见“暗黑色的小点儿”,行家称这种海螃蟹为“打脸儿”——肯定不新鲜了。

  对于吃蟹,最家常的烹制方式就是蒸,先吃“大茬子”的公蟹,以鲜甜紧实的蟹肉为主,过后才是母蟹“大黄”的“顶盖肥”。老话说:“春吃海,秋吃河”,而且过去海蟹几乎不上席——除非是单个能达1斤左右,或者烹制成大菜、佳肴。这种“讲究”,其实早已被打破,“天津人对于海味的追求是难以阻挡的,‘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嘛。”天津广播电台文艺频道的小四,也是一位“津味”行家,他介绍,过去最好的螃蟹先供给大饭庄,对于渔民来说“客源”固定、用量大,余下的才能流入城里的市场。天津食文化研究会理事李鸿友曾告诉记者,过去,各大饭庄在海蟹旺季,争相烹制海蟹菜肴。什锦斋的“炒全蟹”、天一坊的“蟹黄丸子”、先得月的“海蟹黄焖鸡蛋”,均为天津海鲜菜精品。

  现在市场上的河蟹主要以南方蟹为主。有数据显示,今年天津市稻渔混合种养面积达到50万亩,每亩稻田河蟹平均产量可达到15公斤左右,部分稻田蟹已经上市。在宁河,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理事专家委员副主任、中国烹饪大师于德良介绍说,目前市场上已经可以品尝到七里海河蟹,“而且,越往后,七里海河蟹越肥美”。

  初尝本地河鲜 复刻“油盖”老菜

  市场上的外地河蟹打着“六月黄”的招牌,而大闸蟹的销售也处于一种预售的状态,主要以礼品卡为主。其实,在中秋之前,最好吃的是“油盖”。“也有叫双盖的——八九月份的时候,满黄河蟹最后一次蜕壳,新壳还没变硬,就抓来入菜。”小四说,真正入菜的部分只是带着黄的蟹壳部分。不久前,天津食文化研究者赵永强先生和小四,都“复刻”了天津传统菜“油盖茄子”。小四说,现在是做成菊花茄子用翻勺的技艺,过去其实就是茄子切丁。为何这道菜难见踪迹,赵永强解释,实在是油盖难寻,“蟹农不愿意,一是没法定价,二是挑的过程中,把别的河蟹伤害了。”小四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天津菜谱》中,光油盖的做法就有雪衣油盖、熘油盖、蛋糕油盖等,有一种做法是油盖切小块后,裹“高丽糊”炸,“这可是高级酒菜了”。

  天津人烹制螃蟹的方式主要是蒸,也有人不放水来蒸,关键就在于掌握好火候了。“这里的蒸法,也有在篦子里放一点紫苏,祛腥散寒。”宁河七里海河蟹的吃法可就多了,当地谚语“螃蟹就酒又吃又有”,于德良介绍,诞生于明清年代的醉蟹、河蟹面已相当有名,老百姓常做的还有花椒、盐一块“烀蟹”;和汉沽一脉同源的“馇蟹”;花椒大料卤汁做料的“卤蟹”等。

  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声段子中,《看不惯》里有为了醋底子还得再来二斤河螃蟹的,也还有《对春联》里上联:“”。小四说,蟹足、蟹钳的天津做法也不乏“烹”“汆”“醉”等各种方法,“中秋佳节,家宴上嗑蟹——不足,没够。”

  天津人的食蟹记忆

  水道河沟、两河水、渤海湾,天津地产的螃蟹,不管是寻常百姓家,还是馆子饭庄,都是应季抢手货,虽然有些品种、菜式消失,但天津人享受鲜味痴心不改。

  爬月旧俗 掰蟹往事

  过去,天津河道纵横,夏秋之夜,举着灯或者打着手电筒,河螃蟹哗哗地朝亮处涌来,孩子们抓螃蟹,是为吃也为玩。到了中秋节,也有了“螃蟹爬月”的习俗。在螃蟹背上绑上蘸了灯油的纸捻,点燃后放在院子里任其乱爬。小孩子们则用秸秆驱赶,当然最后还是得落入锅中、吃到嘴里。

  在诗人渔民、渔业文化传播者刘翠波的记忆中,过去统购统销年代,妈妈和婶子大娘们一起掰熟螃蟹肉赚点零钱,“差不多都是1斤以上的大黄”。收购站再把蟹肉晒干销售,“但蟹膏蟹黄就归个人拿回家,变着花样做着吃了”。

  船上糟酱 蟹黄入席

  现在觉得“吃蟹不足”,过去这中秋开始的丰收季,河蟹海蟹还得“馇”还得做成“酱”,为了冬春无菜可食时,自家食用或售卖换钱。

  宁河和汉沽都做螃蟹酱,技艺相似区别在于主料选用河蟹、海蟹。刘翠波说,过去出海,在船上时,就能将打上来的好蟹捣酱、糟制,“螃蟹的品质好,糟出来的螃蟹酱金黄色喷鼻香。冬天送到亲戚家,能换来白菜、大米。”

  蟹来也,菜单子也跟着变。据说,天津八大成之一的义合成饭庄整理的天津满汉全席,也有一道蟹黄酥合子。天津独有的四季四碟捞面席,在此时的四碟炒菜也有一道炒河蟹肉。

  中秋家宴也来个虾兵蟹将的“四菜码”——海蟹、河蟹配上皮皮虾、盐汪子虾,哎呀!谁都想去你家过节了。新报记者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