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新友好公园、生态城企业总部园周边绿化等一批秋植绿化项目正在全面推进。12年前,生态城所在的大部分区域曾被称为“绿色植物生长禁区”,为了弥补这样的“先天不足”, 生态城在盐碱地治理和绿化景观建设上不断探索创新,如今,生态城已建成城市公园27座,建成社区公园8座,实现了城在景中、城景相融。

  在开发建设之初,生态城就对土壤进行一次彻底的“全身体检”。调查数据显示,轻度盐渍化区域占10.46%,中度盐渍化区域占20.52%,重度盐渍化区域占63.25%,盐土区域占5.77%。对此生态城人走出了“排”“隔”“填”“种”的“逐绿之路”。首先确定了“浅密式暗管排盐”的传统技术,通过天然雨水等浇灌,把盐分“洗掉”。随着土壤底层盐分再次“回潮”,生态城又在植物的根系下设置了具有阻隔作用的石屑淋层,相当于给土壤加了“底”。生态城还创新技术方法尝试采用了“两布一膜”和“废弃树枝粉碎物”的替代技术。目前,生态城已建立了5个树枝粉碎场,树枝经粉碎加工后能代替石屑充当淋层使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同时大胆创新,对土壤进行改良,把本地的轻度盐碱土壤变成优质“客土”,回填到绿化种植区域。在植物的选择上,生态城同样匠心独运。故道河公园、静湖公园、蓟运河公园、惠风溪等特色滨水景观里,生态城都使用了“三分之一”特色布局。三分之一优质客土回填,种植绿化景观植物;三分之一区域筛选国槐、紫穗槐、西府海棠等20余种耐盐碱的本地植物,构建原生植物群落;三分之一区域构建半咸水湿地生态系统,种植芦苇、碱蓬等植物,一方面能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降低水质的盐碱指标。

  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创新探索,盐碱地逐渐变身“生态绿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累计绿化面积逾864万平方米。生态城在盐碱地修复治理和城市绿化景观方面建设经验,也为其他沿海地区提供了借鉴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