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一座座城市持续崛起,一个个县城、乡村面貌美丽焕新,一件件群众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加快落地,群众身边的幸福变化正在成为最美好的时代故事。从今日开始,本报开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专栏,生动呈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格”小康路上的美丽画面。

  金秋九月,赵庄子村水乡泽国、翠色依旧。

  清晨,湖上缥缈的薄雾刚刚散去,载着游客的朱红“古船”便悄然驶离码头,行在悠悠碧波之中。站在船头,凝眸远眺,目之所及尽是宜人美景。望不到边际的宽阔水面、缱绻绽放的碧叶荷花、悠然栖息的水鸟珍禽、造型别致的栈道廊桥……宛若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令身在其中的游客陶醉不已。

  赵庄子村,这个北辰区最东端的偏远小村,却有不少“国”字头衔:“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近年来,村集体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湖而建、依水造景,打造了拥有5000余亩原生态景观的曙光水镇生态区,每天吸引游客3000多人,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数量超过1万人,已成为城市近郊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今昔对比,村民从砖瓦平房搬进楼房社区;进出村子的路越修越宽,“引”来了八方游客;小度假村发展成为大生态区,生态旅游的品牌越叫越响;村集体收入连年增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如今的赵庄子村,处处皆“曙光”。

  选好带头人 打通“发展路”

  “金九银十”正是出游好时节,每天,赵庄子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游人可泛舟游湖、也可乘电车环湖游览。近观有姹紫嫣红的花海、充满童趣的萌宠乐园;远望可见56座风光旖旎的岛上若隐若现的亭檐,以及湖中游弋飞舞的鸟禽。到了夜晚,15000平方米的演艺广场灯光如昼,精彩演出轮番上演……

  游人沉迷于村庄的美,却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负债累累的困难村。那时的赵庄子村,穷得远近出了名。

  赵庄子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地处低洼盐碱地,粮食产量低,村民世代以养鱼为生。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积累,收入只能顾上温饱。村容村貌脏乱、公共设施匮乏,一顶“穷帽子”戴了30多年摘不下来。赵庄子村的出路在哪儿?谁能挑起改变村庄的重任?村民在盼望……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要发展,关键要选好带头人。2002年,西堤头镇党委通过民意调查和慎重考虑,决定动员已经创业致富的赵庄子村村民赵绍军回村当“村官”。那时,赵绍军已是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养殖大户,拥有养鱼场、奶牛厂、饲料厂等企业。一开始,他并不想接手这个“烂摊子”。镇干部天天找他做工作,说到性急,对方不禁问:“赵绍军,你是不是党员?是党员就把这担子挑起来!”这话问得赵绍军一怔,他默默点头,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作为靠科技发展、凭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赵绍军不仅富了起来,还获得过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当选过“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十杰青年农民”。他是致富带头人,是共产党员,更是土生土长的赵庄子人。

  回到已经搬离多年的村子,看到破败的土坯房、脚踩坑洼的泥土路,赵绍军百感交集。“全村一个姓,打断骨头连着筋。既然大伙儿信任我,我就使劲把这担子扛起来。自己富不是本事,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才是能耐!”

  2003年,村党支部选举,赵绍军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那天起,他搬回了村子,和乡亲们一起把这里彻底变了样。

  上任之初,光有一腔热血和情怀不行,现实的“烂摊子”摆在眼前:村里没有一家企业,村集体账上不仅没钱,还背着380万元债务。环境差,垃圾脏土到处丢。常年交通不畅,不仅让村民出行困难,也限制了村庄的发展。

  2005年,因为土地开发,村里获得了一笔拆迁补偿款,还清了债务,还剩下200多万元。当时,村集体开会研究这笔钱要不要分。“这钱咱不分!集中起来干大事。村子太需要发展了!” “绍军,你有本事,我们信任你,你就带着大伙儿一块干吧!”回忆起当初开会的情景,村民们历历在目。

  有了乡亲们的支持,赵绍军干劲足了。他琢磨着,该如何找到村里发展的突破口。赵庄子村是“村套村”,四周被邻村包围,唯一一条出村路隶属于邻村。几十年进进出出,因为这条“没有话语权”的路,村里人没少受“委屈”。

  “以前路太窄,公交进不来,出门坐车要先走几里地。不光咱自己不方便,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想投资建个厂,货都运不出去,这能发展起来吗?”73岁的村民赵会泉回忆说。

  要想富,先修路。赵绍军决定,在村南开辟新路,修一条属于赵庄子村自己的路。然而,凡是开辟新路涉及的地块,都要给拆迁的村民补偿。当时,大家算了一笔账:修路80万元够了,但拆迁补偿款至少得300万元。

  “这事值不值得干?”赵绍军又跟大伙儿商量。

  “这是咱全村的出路,是给咱祖孙后代积德,再难也得干!”大伙儿举双手赞成。

  为了修这条路,赵绍军把自己的厂子也拆了。按照政策,他可以得到拆迁补偿。赵绍军不仅一分钱没拿,还自掏腰包给邻村村民发补偿款。

  如今,三条公交线路引进了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每天都有旅游大巴车从这条宽敞、平坦的大路驶入赵庄子村。路口耸立着高高的牌坊,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沿着这条路前行,路过整洁的社区、热闹的商铺街,便可直达曙光水镇生态区的入口。打通了进村的路,圆了老百姓多年的心愿。赵庄子村也从此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蜕变之路”。

  告别土坯房 摘掉“穷帽子”

  赵庄子村东临龙凤河,南依永定新河,丰富的水资源给了赵庄子人养家糊口的营生。养鱼、捞虾、育鱼苗……长期发展传统渔业,虽然没有让村民坐上致富的快车,但保留住了原生态的环境。

  “生态区整个水面的面积已经超过5000亩。原先,这水里都是一个个分割的小鱼池。村民自己养鱼,收入低,对环境也不好。现在整合起来发展生态旅游,利用资源优势把经济搞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每天,赵绍军都会到曙光水镇走一走,看看生态区的运营情况。大到整个规划设计,小到景区里的一草一木,他事事关心。起初,赵绍军和乡亲们一起给这片水面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圆梦湖。名字虽然简单,但寄托的是全村467户、1223人沉甸甸的梦──那个想要摘掉“穷帽子”、致富奔小康的梦。

  在赵绍军的办公室,他翻出一沓泛黄的老照片给记者看。上面的破砖瓦、土坯房、臭水沟……很难与现在的赵庄子村联想在一起。赵绍军坦言,一到刮风下雨,他的心就悬着,生怕房子不结实倒了。“砸了人、出了事,咱谁也担不起这个责啊!”

  为了让老百姓早日告别“土窝子”,2006年,一项大刀阔斧的旧房改造建设工程在赵庄子村启动了。然而,盖房子投资不是个小数目,村里270万元的启动资金用完了,剩下的缺口没了着落……赵绍军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在外打拼多年,多少攒下了一些好人缘。于是他主动开口“化缘”,又筹到了一部分款。即便如此,到了年根儿底下,仍然欠了施工队300多万元工程款。情急之下,赵绍军狠心贱卖了自家饲养的800头奶牛,在除夕前,让工人们拿到了工资,踏踏实实回家过年。

  如今,漫步在赵庄子村,再也寻不见旧平房的影子。村民都住进了整洁、漂亮的“小洋楼”。“自打搬迁开始,大伙儿心气儿就不一样了,精神头也鼓起来了,日子终于有盼头啦!现在我和老伴儿住上了99平方米的两居室,做饭有自来水,上厕所家里有水冲马桶,楼下还有个小花园,这生活搁以前想都不敢想。”74岁的村民赵振环感慨道。

  吃上“生态饭” 走上小康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经过通水修路、旧房改造,赵庄子村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质的提升。然而,老百姓的兜里没钱,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即便都住进了楼房,很多人连水费、暖气费都交不起。

  “得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抱着这个信念,赵绍军带领村两委班子又开始了一番研究。没有村办企业,少了工业化污染,坏事变好事,赵庄子村决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渔文化旅游,依靠“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起初,村里建起了温泉度假中心,游客可以来钓鱼、参加拓展训练等,但由于建设规模小、旅游项目单一,发展脚步十分缓慢。说到底,还是因为缺钱。

  几年来,村集体赚一些,再投入一些、扩建一些,如蚂蚁搬家一般,慢慢升级改造度假区。2019年,度假区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在北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庄子村牵手华北集团,将原先的小规模景区,升级打造成5000亩生态区,还聘请了山东枣庄5A级旅游景区──台儿庄古城的专业运营管理团队参与水镇设计、建设和管理。“整体项目分三期,规划占地1.9万亩,除了旅游观光,还有餐饮、娱乐、住宿等,把周边村子也带动发展起来,预计彻底建成后年接待游客能达到100万人。”赵绍军说。

  生态区为赵庄子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54岁的村民赵绍友在景区负责开电瓶车接送游客,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收入3500元。比起过去种地、养鱼,赵绍友的收入翻了几倍,生活也更加稳定。

  随着知名度不断扩大,赵庄子村因旅游带来的收益逐年提高。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3个多亿、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全年休闲农业收入达30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达300余人,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0%。赵庄子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圆梦湖”畔,赵绍军带领着全村的男女老少,从脱贫到致富奔小康,一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圆梦”,朝着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