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蓟州区北部山地丘陵区的3条生态保护红线异常醒目,411.85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的青山绿水,生态涵养京津唐城市群。

  生态立区、绿色先行。蓟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多项具体保护措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

  ──在京津之间构筑一道重要绿色屏障,林木绿化率53.5%,山区绿化率高达81%。

  ──八仙山、中上元古界、盘山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岳耸立,碧水长流, 378种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69种名贵及稀有植物物种,茁壮生长。

  ──全力保护天津大水缸──于桥水库,洁净甘甜的生命之水,源源不断流向天津市区。

  ……

  2018年,在全国8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综合评价中,蓟州区分值最高,成为全国唯一“明显变好”的生态功能区。

  保山护水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桃红柳绿,梨花雪白,4米高的白杨树伸向蓝天……

  这些绿植竟然是从蓟州区大兴峪北矿区的岩石层上长出的,227亩矿山断崖创面经3年修复、投资4000多万元的治理,人工栽种的1万多株树苗茁壮生长,昔日荒山秃岭,已变身为蓟州城西一座美丽的郊野公园。

  蓟州区广成集团负责人权伟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修复过去开矿采石留下的6个矿山创面,累计投资12亿元,252万平方米伤痕累累的创面恢复生机,郁郁葱葱。

  护青山,修创面,快马加鞭。

  在位于官庄镇的东后子峪创面治理现场,6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削坡,紧跟着筑台覆土,栽种树苗……实施此项工程的不再是广成集团一家,蓟州区政府新引进的北京伊甸园项目施工团队成了主力,他们利用市场化运作,全面加快修复速度。

  蓟州区创造性地实施了“山长制”, 区、镇(乡)、村三级主要责任人为山长,负责辖区内山区防汛、防火、防地质灾害和生态修复,14个山区半山区乡镇实现全覆盖,人人担责。

  早晨5点,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义就开始巡山了。他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山石林木有没有被损坏,森林防火有没有漏洞,然后检查山上20多个人工护鸟投喂点,看粮食、饮水够不够……

  “我现在有一个新职务──‘九山顶山长’,是全村护山第一责任人,带领村民们守好山,是我的首要责任!”王宝义眼里闪着坚定的目光说。

  保护天津大水缸──于桥水库,蓟州区更是倾心倾情倾力。

  早晨6点,于桥水库南岸,蓟州新城公司600多人的绿化队就忙起来了。

  挖坑、栽苗、培土、浇水,一气呵成,一片片生态林拔地而起。为保护于桥水库生态环境,蓟州区在水库南岸实施生态移民,共迁移73个村、近5万人。对原来村庄全部复绿,已栽种1.3万亩、60万株、40多个品种的生态涵养林。

  南岸搬迁复绿;北岸村庄生活污水全部入地下管网净化,38条入库河道全部治理;水上禁渔、禁游;前置区实施生态净化,栽芦苇、种水草,年削减入库总氮924.32吨,总磷50.13吨。在于桥水库周边建立了一道立体绿色保护网,给于桥水库戴上了一条“绿项链”。

  “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净气净土,打响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河、湖长制’,2019年,全区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综合排名均为全市第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学利说。

  农家游+绿色农业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如何转换?

  蓟州区委、区政府科学规划,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高效农业,非比往常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获得了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双赢”。

  4月里的蓟州区“石头村”──西井峪,农家游已经恢复。走进“暖香清舍”农家院,登上米黄色的二层小楼,村民尹红梅正忙着打扫卫生:“刚送走了一批客人,新一批客人下午就到,6间客房,几乎闲不着,2019年旅游收入超3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周维东说,过去村民们开矿采石,破坏了生态环境;现在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2019年全村旅游收入8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万人次。

  为帮助农户开展农家旅游,蓟州区制定帮扶政策,例如,不向农家院经营户征税;拿出真金白银,引进专业设计团队,发展高端民宿,助推高质量发展。

  下营镇郭家沟村发展精品旅游,缺钱!区政府及时援手,支持500万元,让“塞上江南”精品旅游村横空出世。

  村党支部书记胡金领激动地说:“如果没有政府支持,我们根本发展不起来。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8万元。”

  蓟州区渔阳镇党委政府也拿出1000万元,专门支持西井峪发展高端民宿。

  截至2019年底,蓟州区农家院达到2600户,床位6.1万张,带动农民就业6万人,受益人口达18万人,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难题。

  驱车沿着于桥水库北岸行驶,一条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已经建成,这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芳香四溢”。

  走进马伸桥镇海阔家庭农场温室大棚,一棵棵蓝莓树枝上结满了深紫色的“玛瑙”,吃上一个,果然是满口“爆浆”,酸甜可口。农场主马旭东笑着说,去年种了近50亩蓝莓,纯赚200多万元,今年长势更好,收入将超去年。

  副镇长马伍艳介绍,过去农户们种大田作物,施肥、打药,影响于桥水库生态环境。自从2013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引进高档水果精品—蓝莓,建高标准种植园,帮农户每亩增收5万元。2019年全镇蓝莓面积5000多亩,总产值3亿元,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

  于桥水库东北部岸边的出头岭镇,也不再种大田作物,改种不打药、不施化肥的食用菌,全镇年产量8万吨,2018年,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截至目前,全镇食用菌面积6000亩,总产值6.5亿多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新路。

  “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我们鼓励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种植;积极利用项目资金进行产业扶持。于桥水库周边原来的9.3万亩大田作物,现如今已被蓝莓、食用菌、金银花等绿色高效农作物代替,帮助农民增收6亿元。”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明俊说。

  日前,蓟州区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案例,全面展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