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我每天都在跟呼吸系统疾病“打交道”,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奔忙与不息的守护。疫情发生后,在医院需要我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请战进入“红区”,从1月26日坚守到现在。

p1_bp1_b
p2_bp2_b

  “红区”里,救治危重症患者是我的主要工作,取咽拭子核酸检测,动、静脉插管,床旁气管镜,气管插管等需要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检查和操作,我都抢在前面主动去做,作为一个经历过2003年非典、2009年H1N1、H7N9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老战士、老大哥,一方面我要给年轻医生起好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年轻医生的紧张情绪。

  记得最忙的一天,我6次进“红区”抢救患者,连续7个小时没喝水、没上厕所。一次次与时间赛跑、一个接一个漫长的气管插管操作后,走出“红区”的我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连鞋子里都是汗水。那天真是有点累了,坐下就不想再站起来,我就跟身边的同事说:“太热了,谁能帮我倒杯凉水,要凉的。”话一出口,大伙儿都哭了。

  我们第一梯队调整轮休刚一天,专家组就决定由我们医院、一中心、三中心各派一名医生组成危重病小组,配合专家组负责重症病区里所有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我毫不犹豫收拾好东西再次重返“红区”,与三中心团队成功完成了我市第一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抢救,之后又参与第二例患者的ECMO上机与脱机。

  每一次急救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每一次努力只为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危险、虽然疲惫,但我很欣慰,为自己能守护患者的“生命阀门”,成为挡在死神与患者间的防护线而骄傲。

  本报记者 徐杨 整理

  本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单旭 摄

  记者手记

  海河医院“红区”里,年轻的医护人员都亲切地称李建国为“李叔”。“李叔,您吃早点了吗?”“没有啊。”“您不饿啊?都一宿啦!”“不饿,干活使我忘记了饥饿!”这些都是李建国在“红区”里与同事们的日常对话。多次进出“红区”,整夜不能休息,每天废寝忘食地埋头苦干让同事们为他心疼,希望疫情能早点儿结束,“李叔”也能早点儿休息!

  原标题: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让我记住你的样子 守护患者的“生命阀门”(图)——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