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天津港保税区发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四项具体条款,进一步保障企业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地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若干意见》共有四项具体条款。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
1
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依法依规,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2
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取得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企业资格后,委托在天津滨海新区辖区内、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实际经营且具备条件的关联企业,依法依规,具体实施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3
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具备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条件,暂不具备有关行业资质的,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接受境内具备相应资质企业委托或指定,并依据该委托企业出具的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同意其委托(或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开展有关维修业务的批复,在限定范围内,依法依规,临时性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须与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企业所承接的维修业务一一对应。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企业——
4
对于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企业,《若干意见》规定,可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依法依规,开展有关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若干意见》不但支持中外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还允许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有关服务,并进而将该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滨海新区全域,更为新注册尚未取得有关资质的企业迅速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据了解,目前天津港保税区获批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数量已达7家。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4家
-
注册在天津港保税区(海港)的利星行机械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
注册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
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3家
-
天津海特飞机工程公司
-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市中舟船舶工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