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全国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公示。其中,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大沽铁钟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最震撼网民的70件镇馆之宝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我国文物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大沽铁钟就是其中一件。

  大沽铁钟又名“乐威毅公祠”铁钟,于1884年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而造,口径585毫米、钟体高度650毫米、重量105公斤,钟口呈波浪圆形,钟顶正中有“天眼”洞孔,并留有4个铸芯洞孔,钟铭体现了人们在积贫积弱的时代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的祈愿。

  1900年,八国联军以石头缝炮台作为首要侵入点,炮轰大沽口炮台。炮台陷落后,英国士兵将其作为战利品掠夺走,由奥兰多号军舰运送至英国朴次茅斯市。英国政府在维多利亚公园内修建中国风格的大理石亭用于悬挂此钟。大沽铁钟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社会动荡时期,20世纪末,钟钮在盗贼盗窃过程中被毁坏,因此被搬回了温室,置于角落。

  2003年,中国留学生范辉到朴次茅斯市的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兼职发现了铁钟,根据钟体上的铭文推测这是来自大沽地区的文物,随即与国内取得了联系。在双方政府多次协商、当地华人华侨的多方帮助下,2005年5月英国政府通过了无偿返还大沽铁钟的提案,无偿归还大沽铁钟,此后其一直存放于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大沽铁钟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展“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据介绍,本月底,随着该展览结束,大沽铁钟将在一个月内回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