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迪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赛后发布会上作为参赛代表发言。曲迪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赛后发布会上作为参赛代表发言。

  “基于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渗透,随着元宇宙概念、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发展,传统微电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对于小型化光电芯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光电的舞台已经来临。”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科技园,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曲迪介绍。

  这个由他于2017年11月创办的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完成B轮融资、估值近10亿元,在天津这片沃土上播种、扎根、生长,俨然已成参天大树。

  “说起来,我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曲迪是河北沧州人,1999年考入天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选择同时攻读计算机和物理两个专业的学位。4年之后被保送进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他,从陈省身、杨振宁等人的讲座中大受启发。2007年,怀揣“科技改变生活”的梦想,曲迪以优异的成绩跨学科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一名电子工程系的博士生。“10年前,我学习的光电专业产业化还不普及,毕业以后同学多数是出国深造或者进了外企工作,我自己在南京做了两年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工程。”

  2015年7月20日,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电子院)成立。在滨海新区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的支持下,发挥清华大学高水平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优势,进行电子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虽然在南京做得很好,但我还是很想回归光电专业。在清华电子院的强力吸引下,也感受到生态城管委会的诚意,我‘回’到了天津。”曲迪表示,生态城的区位优越,距离清华大学不到2.5个小时的车程,既可以保证和大学强大的科研“富矿”紧密链接,又兼顾了科研人员静下心研发和研究成果快速产业转化之间的平衡,这让他找到了把理想情怀落地生根,到茁壮成长的沃土和养料。从天大、南开到清华,从河北、南京到天津,跨越3所名校,辗转几地探索,曲迪终于圆梦。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芯片从科研人员的论文中走出来,变成现实产品,改变着人类生活,这才是科研的价值。”作为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曲迪带领企业持续发展,成为国内高端光电子工艺研发代工的开拓者,并成功推出多款微纳结构光芯片和激光芯片。

  2017年落户生态城时,一心扑在科研和成果转化上的曲迪对很多人才、补贴政策只是简单了解,市人社局、生态城管委会和清华电子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曲迪享受了滨海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50万元资助。2018年,在市人社局的帮助下,还申请到了创业英才成长专项资助,获得50万元的资金支持,享受3年个人所得税的返还政策。去年,企业申报通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认定。“最大的感受是从申报到落地速度很快,各职能部门还会有针对性地提供上门服务,企业运营中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曲迪介绍,“比如我们二期选址时,正好赶上生态城管委会的领导来日常走访,马上转到现场问情况,叫来相关负责人现场办公,拍板确定了厂址。”

  去年12月,曲迪带领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业赛道,凭借“高端光电子芯片中试平台”项目,以绝对优势获得金奖。

  曲迪介绍,中试平台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在光电类芯片领域,此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够承担市场化中试服务工作。“我们是第一家,目前已经帮助40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样片,这能够极大地加快相关单位的科研进度、研发进度和市场化进度。”他告诉记者,参赛源于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田海嵩的宣讲和动员,“掰开揉碎”给团队讲解,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能获得哪些政策支持,解决哪些问题。在备赛过程中,市人社局的专家多次来到公司现场做指导,协调申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赛后短短3个月,我们已经落实了2名正高职称、5名副高职称,获得600万元小额贷款支持,今年3月底贷款已到位。”曲迪感慨,“以正高职称为例,这样至少节省了10年时间,既增强了团队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科研的积极性,也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争取更多的项目申报机会。”

  “过一阵你再来,就能看到我们新落成的二期光电子芯片生产线项目了,现在总设计18000平方米的面积已经完成了12000平方米的装修。”曲迪介绍,二期产业化基地主要从事微纳结构光芯片与激光芯片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项目投产后,可年产光电子芯片3600万颗,进一步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对高端光电子芯片的需求。”好消息纷至沓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华慧芯科技集团合作共建“微纳光电子技术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在科研创新的征程上,华慧芯正蓄势聚能,扬帆争流,高歌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