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项技术的第一完成单位是中铁六院集团电化院,第一完成人是中铁六院副总工程师,中铁电化院首席专家、副总经理王立天。近日,他向记者讲起这项技术从攻关研发到如何成功实现的感人经过。

  如今,高铁让日行千里变为现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时间推回到2006年,“当时我们谋划建设高速铁路,但有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研制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的问题,这也是当时行业内公认的难题。”

  如何要让高强度的材质同时导电性能更强?面对世界上,仅有日本、法国、德国走在行业前列的现状,向这些国家“取取经”或许能有收获。在一次谈判中,王立天作为主谈判人,跟三个国家进行技术交流,他回忆当时场景,几个国家不同意技术转让,且居高临下的姿态刺激了王立天。谈判结束后,在2007年,他下定决心,“不仅要把当时世界上‘抢手’的镁铜导线做出来,还要把比镁铜导线难度更大的锆镐铜合金导线做出来。”

  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王立天开启艰难地研究以及试验之路。一次巧合,当王立天得知浙江大学材料系的孟亮教授正在搞这项技术的相关研究,双方立即会了面。同时,面对当时国内没有一家生产厂商能够独立自主做出高强、高导电的铜合金材料,王立天四处联系,最终找到了愿意开展研制生产的厂商,几个人齐心协力,没日没夜地为这项研究付出超常的努力。

  经过大半年,正当孟亮教授团队研制出成果后,王立天非常高兴,他立马投入到下一个阶段,进行成果转化,但这时,才是真正艰难的开始。有多艰难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研制生产不成功,就想跳楼了!”整日熬夜、脱发、掉牙齿都已经不是大事了,唯有将性能最优的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做出来,才能睡得踏实。

  时间来到2010年,两年多来这个团队历经多次试验,多次失败,熬走了许多手下干活的学生,甚至也熬走了厂商的生产总工程师。王立天清楚记得一位研究生在离开前,认真地跟他说:“王老师,西方国家用了二十多年还没研制出来,我们能研究出来吗?”一句话,让他听了很心疼,学生心中搞学术科研小火苗差不多被浇灭了。没空多想,时间不等人,只剩下王立天几个人在坚守,正当接近成果期限的时刻,“上天眷顾我们,后来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一个月,我们将锆镐铜做了出来,同时,也将镁铜成功生产出来了。这比国际当时最先进的材质还要先进!”

  王立天说的没错,2010年12月3日,采用铬锆铜导线的京沪先导段实现了486.1公里的运营列车世界最高试验时速,标志着我国高铁接触网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2011年,高强、高导电铬锆铜导线正式大批量投产,王立天等人的研究成果实现了镁铜导线的全产业链条国产化生产,实现了我国锆镐铜接触网导线材质的原始创新。且数据表明,铬锆铜导线与德国镁铜导线相比,强度提升12%,电导率提升24%,与国外最高水平的日本PHC导线相比,强度提升11%,电导率提升9%。

  “在挂网8年后,我们对导线拆检,结果表明电导率、强度、疲劳等指标稳定,与理论计算高度吻合。”王立天心有底气的说,“我们已经比国外先进了,目前,产品已经覆盖时速350公里高铁超过1.3万公里。”说完,他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