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

  西藏卷 丁青篇

  大体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上存在一个强盛的部落联盟——象雄。据记载,象雄由里、中、外三部分组成,“琼布”正是外象雄的中心,寓意为“大鹏鸟的后裔”。

  公元64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借妹妹失宠为由,率兵讨伐象雄。公元八世纪中叶,象雄覆灭。

  随着吐蕃同中原王朝交往日益密切,茶文化逐渐从汉地传入吐蕃,川、滇、藏之间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因贸易往来而诞生的茶马古道也逐渐延伸至琼布。

  琼布自古就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优势。四通八达的道路,使得这里成为茶马古道藏北地区的重要集散地,马帮商贩纷纷在此休憩中转,藏汉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因此而兴旺。

  因为地处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左右的高原台地,在1959年,这片土地以丁青为名建县,藏语意为“大台地”。

  2016年至2018年,丁青县政府召集了以拥忠次仁为首的一批藏文书法家,收集象雄时期的藏文字体,并整理出225幅象雄藏文唐卡。在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见证下,他们完成了中国象雄藏文字体最多的唐卡集。古老的象雄文明,在新时代中再次绽放光彩。 

  热巴舞 奔放激昂

  丁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悬冰川。林立的雪峰与冰川,赐予了这片土地丰厚的水源,孕育了一处理想的夏季牧场——布托湖。

  传说,热巴舞的创始人米拉日巴,正是古时的丁青人。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热巴舞的发源地就是丁青县。

  丁青热巴以铃鼓舞为主,伴有说唱。说唱的内容,既有热巴舞的历史,也蕴含了当地人迎神祈福的美好祝愿。

  滔滔鼓声中,康巴汉子们单腿旋转,空中飞旋;女子翻转身体,击鼓鸣响,高原儿女的性情,在这些酣畅淋漓的舞姿中渐渐浮现。

  今天的丁青热巴,已经成为一种融合说、唱、舞蹈和杂技为一体的表演艺术。2006年,丁青热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丁青热巴重要的打击乐器,热巴鼓的制作技艺同样源自当地人千百年的传承。

  冬虫夏草珍贵稀有

  冬虫夏草,藏语叫做“雅扎贡布”,意为“长角的虫子”,它的形态奇特,似虫似草,是虫与菌类的结合体。

  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记载,冬虫夏草具有润肺、补肾之效。虫草多生长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雪山一带,采挖困难,因此成为了中国稀有的一味药材。

  丁青县高山众多,地广人稀,气候常年寒冷湿润,有着虫草生长的优良环境。如今,这里的虫草,年均产量近7000千克,约占昌都全市虫草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丁青县因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优质虫草的核心产区之一。 

  象牙玉质地细腻

  象牙玉,因颜色如象牙一般白而得名。质地细腻,玉质微透,是雕刻工艺中十分难得的玉石佳材。

  昆仑山南麓,丁青县北部的深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象牙玉产地。作为一种罕见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曾有人用“千年象牙难成玉,万年凝脂生玉牙”的俗语来形容丁青象牙玉的弥足珍贵。

  如今,这里的玉雕师们逐渐认识到,稀缺的象牙玉要配以精湛的雕刻技艺,才能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

  每年八月,西藏东部地区的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都会在昌都举办。节庆期间,各地的民俗风物纷纷亮相,其中,少不了世人青睐的丁青象牙玉工艺品。 

  唐卡艺术 色彩古朴

  在丁青县西部,一座海拔四千八百米的山峰上,矗立着一座象雄时期的古老建筑,孜珠寺。

  寺庙中这些古老的壁画代表了象雄时期唐卡艺术的最高水平。

  西藏地区的唐卡,大多秉承着兼收并蓄的艺术理念,而象雄唐卡,始终恪守着严格的规范,保留原始的风韵,线条细腻流畅,色彩古朴厚重。

  唐卡的基本颜色有红、黄、蓝、绿、白五种,由孔雀石,朱砂、雌黄等矿石制成,加入植物颜料就可以调制出斑斓的色彩。

  在丁青,画师们将取材于当地的白色石灰粉,与牦牛身上提炼的胶水混合,再将黄白相间的染料均匀涂抹在画布上,这便是象雄唐卡古朴厚重的基调。 

  蔬菜瓜果铺就致富之路

  在政府的支持下,麦协村的蔬菜大棚,很快发展成为丁青首屈一指的农业生态产业园。蔬菜瓜果,为丁青人铺就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2018年10月,丁青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淳朴而浪漫的丁青人,用种植大棚蔬菜的热情,滋养了这片姹紫嫣红的花海。在园丁们的浇灌下,这些娇艳的植物,突破了高寒缺氧的极限,在琼布大地上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它们的绚丽色彩,无不呈现着当代丁青人的精神风貌。

  来源:[青春丁青],转发自央视网、央视影音、cct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