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河西区的张女士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家网红经纪机构相中了自家6岁的孩子,愿意花钱请孩子在网上展示舞蹈才艺。这个暑假,各种校外培训班偃旗息鼓,张女士给孩子报了舞蹈、绘画、游泳等兴趣班。但孩子的舞蹈班仅上了半个月,家长就接到了网红经纪机构的电话。
面对这次机会,张女士有喜有忧。喜的是,孩子在舞蹈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天分,因此才被培训班的老师推荐给了经纪机构。忧的是,一旦孩子被包装成了网红,将来在网上出了名,会不会影响她的学习和成长?这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记者在短视频、直播平台发现,有大量的网红儿童正在被包装和推荐着。从前几年的“小马云”到吃播儿童“佩琪”,都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还有很多儿童网红被打扮成“潮童”或者“笑星”,甚至开始了直播带货。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出通知,“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的行为,禁止诱导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相关人士指出,在人人都有手机、都可能成为网红的时代,有必要对“网红儿童”设限,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干净的网络环境。
网红儿童的悲剧
提起网红儿童,大部分人都记得一位长相酷似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少儿范小勤。他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家境贫寒。2016年的一天,村里返乡的人给8岁的他拍了张照片发到了网上。因其长相和马云十分相似,在网上被网友们传播开来,被大家称为“小马云”。
市场和商人的嗅觉是敏锐的。很快,外地来的访客们就接踵而至,有人来看望这个贫困家庭,捐款捐物;更有人要把范小勤从农村带走,去上电视、拍电影、开直播;还有人直接注册了与“小马云”有关的公司和品牌,挖掘其商业利益。
2017年7月,杭州的一位生意人张某,以慈善之名,要接范小勤出外上学。他还提出相应的计划:范小勤父子去杭州后,他们的团队会带他们去各大博物馆、动物园、儿童公园、海底世界等。然而,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了给范家父子的募捐公告,并在结尾处附上了他个人的银行账号。
2017年下半年,张某向范小勤的父亲推荐了另一位石家庄商人刘某。刘某捐助了一笔钱,给范小勤家修了房屋,接着带走了范小勤,去石家庄上学。然而,接下来,刘某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开始从范小勤独特的长相上赚取互联网的流量利润。
在刘某团队运营的“小马总”短视频账号里,一位年轻女子总在“小马云”的身旁,扮演着辅导他学习、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家长”角色。这位年轻女子喜欢微笑着对范小勤讲话,而当范小勤表现得当时,她会以零食做奖励,镜头则记录下范小勤狼吞虎咽的样子。
在运营人员的引导下,范小勤学会了迎合和表演。例如,10来岁的他,在摄影机与镁光灯前会做出手势,响亮地说:“大家好,我是小马云,我爱你们。”有西装革履的成年人一起给他敬酒,他会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全网最火的时候,范小勤还出演了《大国小兵》《雾路奇途》两部电影,被带着出席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围观者让他表演歌曲,起了一个“阿里”的头,范小勤就会条件反射地唱:“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这是三年间,“小马云”登上舞台学会表演的才艺之一。在镜头前,他俨然一位企业家的派头。
然而,随着相关短视频平台对假冒知名企业家账号的封禁,以“小马总”和“小马云”出场的范小勤,其商业利益不断下滑,今年初,刘某将范小勤送回了他的家乡。三年多过去,村民们发现,范小勤的知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反而被鉴定出矮小症和智力残疾,这也是运营团队放弃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这样,仍有村民对范小勤“不甘心”,他们重新注册了与其有关的短视频账号,每天发布范小勤的生活照片。有村民带着范小勤在网上开直播,一场下来观看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相关的短视频点赞数也超过了8万次。还有人重新送来了签约协议,表示要带他去南京,“签约三年,每年税后100万元。”
然而,范小勤的父亲对商人们起了疑心,他拒绝了商人们递来的协议。他要把范小勤留在自己的身边,看着孩子成长。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继续加大了封禁措施,“小马总”有关的视频账号和直播活动也被限制。围绕着这个孩子的流量红利和商人们正在快速撤离,留给这个家庭的,是一个学业荒废、智力发育有问题的儿童。
家长们心态有变化
范小勤走红的时期,正是互联网红利大爆发的时期,从社交媒体到直播、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少年儿童。他们稚气未脱,甚至处于牙牙学语阶段,就被父母推着走到了聚光灯下、来到了舞台中央。
经常刷短视频的全职妈妈晓云(化名)就发现,网络上的少年儿童非常多。起初,她搜索母婴类短视频,想从中学习养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慢慢地发现,那些推荐来播放量大的短视频里总有一个漂亮的、引人注目的孩子用来做展示。在评论区,妈妈们也总是忘了博主要讲解的知识,却一个劲地夸这个孩子漂亮。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晓云又去搜索亲子类视频,她又发现,很多短视频账号里,孩子们在成人的引导下,说着成人们才懂的段子。一个孩子扑闪着大眼睛对妈妈说:“这个家里,我和爸爸都姓刘,只有你姓王,谁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你心里没点数吗?”此番话语,引得评论区一番调侃。然而,这样的段子,明显不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还有的短视频里,一个孩子被妈妈追问,怎么用一句话评价爸爸?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太会娶了。”怎么评价妈妈?孩子说:“太会生了。”怎么评价你自己,孩子说:“太优秀了。”这样的语言,也明显经过成人的引导,甚至是孩子经过刻意的练习才会有的语言,是“有剧本的操作”。
晓云有了第二个孩子后,把带两个孩子去游玩儿的短视频分享到朋友圈,这种行为又被称为“晒孩子”,在朋友圈里,有很多妈妈都是如此。偶尔,她把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有人点赞的同时,也有商业机构给她发私信,邀请她带着孩子去参加培训,将孩子包装成网红。晓云拒绝了商业机构的好意,但是她也明白了,短视频平台里,很多走红的儿童,其背后都有商业机构的操盘,也都经过了家长的许可。
像晓云这样,面对名利诱惑而不动心的家长有很多;然而,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名利诱惑而心动的家长也不少。某知识分享网站做了一项调查:“孩子想成为网红,家长怎么办?”一位网友回答:“那就成为网红好了,只要孩子愿意。”接下来,网友继续支招:家长要发现孩子的优势,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无微不至的爱,在引导孩子走红的路上同样责任重大。而且还举例:如果孩子的身材比例合适,可以做服装搭配,走潮童的方向;如果孩子长相甜美帅气,就走偶像的路线;如果孩子有才艺,就报名参加各种选秀节目;如果孩子活泼、有幽默感,就拍各种搞怪、逗趣视频等。这个网友的回答,得到了最多的点赞和支持。由此可见,当前,在名利的诱惑下,很多家长面对“网红儿童”这类现象时,思考的已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怎么能成为网红儿童”的问题。
如果孩子长相不突出、也没有什么才艺时,家长们是否会放弃孩子的网红之路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位家长竟然把孩子打造成“吃播”博主,每天让孩子在镜头前吃大量的食物,致使孩子已过于肥胖。然而,这个孩子也因吃播而走红,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红儿童。有家长在评论区提出质疑:“为了让孩子走红,就让孩子吃成肥胖,这种方式不妥。”然而,也有众多家长在羡慕、眼馋吃播博主走红给家长带来的利益,“接下来,会有代言、直播带货,甚至价格不菲的商业合同等着家长。”
告别功利心理
在国外短视频网站上,网红儿童的收入是惊人的。2019年,福布斯公布了视频UP主收入排行榜,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均是儿童。第一名是Ryan Kaji,他3岁时开始在YouTube上发布玩具开箱视频,经过5年多的发展,现在发布的视频包括儿歌、动画、综艺等,各种代言、商业合作收入达到2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排名第三位的是Nastasia,今年只有5岁,2019年和父亲在动物园的互动视频获得了7亿多的播放量后,她也成为网红儿童,走上商业变现之路。玩具公司成为她的赞助商之一,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玩具品牌和游戏应用,接下来,她也会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甚至会自己出书。
在国外网红的引导下,国内拍儿童短视频的商业机构和家长也急剧增长,网红儿童的关注量也相当高。一位网红儿童“怡歆”,于2013年8月2日出生,因为长相甜美可爱、有一双大眼睛而走红短视频平台和微博,凭借其可爱、呆萌的样子圈粉无数,在短视频平台上已获得上千万的点赞。截至目前,其短视频作品已有70多部,收获粉丝934万,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人气非常高,其微博粉丝数也有46.9万左右。此外,一些潮童、吃播儿童,粉丝量也突破500万人,潜在的商业利益难以估量。
每一位网红儿童的背后,都有支持他们的家长,甚至有不少网红儿童均经过商业机构的培训和包装。一些家长反映,自从孩子报了主持人、舞蹈、礼仪等兴趣班,便会接到商业机构的电话,提供直播、网红培训和包装的机会。显然,一些兴趣班正在和商业机构合作,利用家长的功利心理,鼓动家长和孩子走上网红之路。
长期关注短视频的晓云,还接到过剧组的电话,邀请她家的孩子出演少儿网络剧、微电影。在试镜环节,她发现,报名的家长非常多,而且家长们会花钱买流量,将孩子出演的少儿剧、微电影推荐到各种网络平台。看到家长们这么狂热和积极,晓云却冷静了下来,她主动退出,放弃了让孩子出演少儿剧的机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手机,都可以拍摄短片和小电影。花钱买来的流量和名利,有什么真实价值呢?”晓云说。在她看来,把孩子包装成网红,还有可能耽误孩子的学业,让孩子误以为在镜头前表演、按照剧本说话就可以获得成功、获得关注,“这会让孩子树立错误的价值观,最终害了孩子……”
中央网信办在通知中指出,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要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对此,有关人士提出,一些短视频平台曾出台措施,不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设置注册通道,但是,一些母婴类、亲子类视频,少年儿童不是单独出镜或直播,而是和成年人一起表演,仍然存在炒作网红儿童、利用少年儿童吸引流量的问题,这需要短视频平台升级措施,彻底堵住炒作网红儿童的漏洞,营造一个真正良好、干净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