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在滨海新区各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的有关意见》,去年7月,改革正式启动。一年来,滨海新区这场广受关注的自我革命,真正打出了“野战军”“主力军”的气势。新区面向全球招聘的24位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将先进思路机制和经验做法融入分管领域和具体工作,他们既当“出题人”,也当“答题人”,用实际工作成效填写出一份份出色的“答卷”。

  “正前方这将近一百亩地计划建成‘细胞谷’,建成后有望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日前,记者见到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郭磊时,他站在窗前,指着错落有致的产业园区,信心满怀,似乎已经看到未来高端产业集群在此汇聚的面貌。

  曾在金融领域任职多年的郭磊,在高新区主要负责财政、金融、国有企业和招商引资工作。“去年7月,乘着滨海新区法定机构改革的东风,我从河南来到滨海高新区。在这之前,我从未到过滨海新区。”而事实证明,他对工作中水土不服的忐忑完全没有必要。“班子成员都是‘70后’,沟通起来高效顺畅,干事创业都有极大的积极性。”

  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平台公司的改革创新刻不容缓。“围绕着平台公司做文章,既可以破解区属国有企业的发展瓶颈,又可以给产业导入配套服务。”顺着这一思路,滨海高新区改革走出了一大步,即在该平台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郭磊介绍,高新区给职业经理人下达了全年新增融资25亿元的任务。截至6月底,该平台公司已实现新增融资30亿元,意向授信额达60亿元,超额完成了任务。“下一步,要为高新区塑造信创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这两大主导产业谋发展,为把海洋科技园和渤龙湖科技园两大片区打造成产业聚集地和行业制高点而奋斗。”郭磊说。

  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创新以商招商模式,打造产业聚集地,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还有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杨勇。

  “去年我刚来到生态城分管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时,这里的智慧城市建设非常壮观,但商业价值和产业价值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如何通过商业化模式形成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杨勇及团队创造性提出了“产品导向”的方式,把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产品打包,通过层级设计, 从单元到模块,形成了灵活的产品目录,其他城市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复制,进一步提升了推广能力。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生态城联合华为海洋、太极、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成立智慧城市合资公司,使产业化进程又迈出坚实一步。目前,杨勇带领团队积极对接,已与多个城市初步达成复制推广意向。此外,通过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聚集效应,今年上半年,生态城已新落地智能科技企业十余家。

  今年生态城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品牌,使得“智慧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愈发亮眼。杨勇和团队一起谋划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突出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在金字招牌平台上,全力引入更多智能科技行业领军企业。

  滨海新区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区域谋发展的光荣使命,全区党员干部打破制约改革发展的条条框框,激发出“狼性”“野性”,以“主人翁”姿态投身滨海“二次创业”,在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彰显担当成色,做好做优做实法定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