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因“医闹”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如何防患于未然,让悲剧不再发生,让白衣天使不再担惊受怕?在今年市“两会”上,不少市政协委员聚焦医疗卫生人员执业环境安全。

  二级以上医院设安检

  要让医护人员有安全感,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作为执业律师,我经常去法院、检察院,法院和检察院在入口处均配备了安保人员,设置了安检设备,十分有效地保障了诉讼参与人、承办法官和检察官的生命安全。如果医院借鉴法院、检察院的做法,在医院入口处也设置安检设备,多一道安检,就等于多一份防范,少一份危险。”市政协委员王殿禄建议,在人流密集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安检设备,保护医护人员安全。

  王殿禄说,市卫计委与市公安局应该携手,对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安检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分批次推动医院设置安检设备工作,评估后,建议先选择5家二级以上医院作为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医院不定期请公安部门专业人员对医院安保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安全防卫知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和处置能力。

  从源头防止医患纠纷

  “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不难发现,大多数事件源自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等,沟通不畅,互不理解,进一步导致言语冲突甚至暴力事件发生。”市政协委员卓跃认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要从源头防止医患纠纷。

  卓跃建议,大夫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治疗方案,征得与家属的共同认识和相互理解,使治疗过程处于沟通理解与相互配合的过程,减少矛盾发生几率。要建立医院领导责任制,增加疑难危险病情及伤医风险病例汇报登记制度,医生发现潜在风险时,要及时上报给科主任和院领导,同时医院要安排医务科相关人员及时跟进,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缓解和防范措施,一旦登记病例出现伤医情况,事后追究科室领导和院领导责任。

  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就医难、看病难是社会问题,不是医护人员能解决的,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却将怨气撒到医护人员身上。”市政协委员岳树源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岳树源认为,政府部门应更加注重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在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足够重视,首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减少高端检查检验费用,降低总体住院费用,提高低收入群体报销比例;在看病难问题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让有限医疗资源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