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双创配套环境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日见成效,园区持续增强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目前,园区注册企业数量已达1241家,注册资金达123.44亿元。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数量就已超过280家,双创发展活力十足

  ◎ 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企业服务领域搭建了多个平台,下一步,将立足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高度,瞄准高质量发展,集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质产业资源,引来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同时,还将做好深度服务、精准服务,培育出种子企业,从而实现产业全面发展

  “致导科技是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迁移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两年多以来,我亲眼看到了园区产业氛围的发展与变化,也感受到了园区对企业的扶持和关怀。伴随着园区的成长,企业也实现了蜕变与突破,仅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就已经接近去年前10个月业绩的总和。”每当谈及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双创环境,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峰就会变成“推销员”,向周围的企业家介绍起园区的产业氛围与服务政策。

  创业氛围浓厚

  科技型项目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双创配套环境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日见成效,园区持续增强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目前,园区注册企业数量已达1241家,注册资金达123.44亿元。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数量就已超过280家,双创发展活力十足。

  最近刚刚落户科技园的孪生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正在研发一个智能平台。公司总经理丁大良希望利用智能技术打造出一个掌握多行业专业知识的“大脑”。他说:“举个例子,假如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条纹,工程师很清楚故障原因,但一般人无法判断。那么当工程师把自己大脑的信息装进平台后,非专业的人拿着智能仪器,按照设计工程师的思路,就可以解决故障。”目前,这个智能平台在工业领域已经有了应用。

  技术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的天津昊辰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也被园区的产业环境所吸引,最终选择落户于此。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在无人机鲁棒控制、视觉控制、编队控制、无人直升机机体设计与仿真分析等方面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

  除了新落户的企业,第一批在园区扎根的企业也实现了进阶发展。专业从事无人机全系列航空设备的致导科技公司,入驻园区2年来,天津公司为企业的业务增长贡献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同时,获得专利11项、天津科委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

  “从北京搬到天津后我才发现,这里无人机行业的实体企业比北京要多,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聚集。并且,由包括我们致导科技在内的五家无人机企业及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现本地会员也已经超过40家。”

  聚拢专业载体

  为创新创业项目赋能

  不久前,坐落于园区华塘睿城的天津滨海-中关村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硬创空间)启动运营。据天津硬创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烁介绍,目前,中心入孵企业30家,主要孵化方向为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大数据、检验检测、敏捷快制等方向企业。

  “我们可以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精尖企业提供技术方案研发、工业设计、小批量试制、敏捷制造、检测认证、协同服务、营销推广七个环节所需的资源与服务。希望打造出一个专业服务链,给创新创业项目附能。”刘烁告诉记者,作为中关村系北京市认证硬科技服务平台,硬创空间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地,就是为了践行京津两市针对科技服务的战略发展,将自有核心优势与竞争力带至滨海新区,为本地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样是近期落户园区的中关村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孵化中心(简称ICI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技术数据包为投资主体的创新孵化器。最近,该中心正忙于助力智能工厂的改造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两件大事。中心负责人海鸥告诉记者,在智能工厂改造方面,中心将把北京中关村的技术优势引入天津的产业当中,帮助企业做好智能工厂的改造工作。当下,中心已经聚集了5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服务商,希望在今年打造出一个面向智能工厂改造需求的“技术超市”,集中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好本地的企业。

  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表示,目前园区围绕企业服务领域已搭建了多个平台,相继设立或引入了天津(滨海)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担保、启航产业投资基金等平台。下一步,园区将立足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高度,瞄准高质量发展,集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质产业资源,引来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做好深度服务、精准服务,培育出种子企业,从而实现产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