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平台上调价格。在北京地区,按照新的计费规则,摩拜单车与小蓝单车的价格相同,15分钟内收取1元,每超过15分钟加0.5元,也就是说骑行1小时要支付2.5元,是原来的2.5倍。而哈啰单车,则从每小时2元,调整为每15分钟1元,也就说骑行1小时现在需要支付4元,是原来的2倍。如果骑行超过半小时,则公交更划算。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贵过坐公交”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反应不一。“你可以选择涨价,我可以选择不骑。”“公交有空调,为啥不坐公交。”有的还指责,“眼见公众出行习惯养成了,对共享单车形成了依赖,企业开始薅羊毛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对共享单车提价表示理解,“花钱买便捷,合情合理!”“大部分人并不会超过一刻钟骑行时间,更何况还有月卡季卡可以买。”关于骑行时间的判断还真说对了,哈啰单车负责人称,通过大数据分析,70%用户骑行时间在15分钟以内,所以价格调整对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讲影响并不大。这个说法让非议减少了一些。
其实,拿共享单车贵过坐公交说事,是个讨喜却不公道的视角。因为共享单车存在的价值更多的是相对于公交车的便利性,而不是价格便宜,它是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便利出行而生的。
公交属于公共服务,是有财政补贴的,共享单车是由企业运营的,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是做公益慈善。因此拿骑行较长距离共享单车的费用,跟坐公交车的价格相比,是不妥的。而共享单车集体涨价的背景是,共享单车行业曾经的烧钱补贴大战已经结束,活下来的单车企业,为了生存。
让共享单车企业能够有利可图并运营好,符合多方包括消费者的利益。
共享单车烧钱的模式难以为继,于是集体涨价了,有利可图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平台企业必须更注重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做好维修和调度。解决目前存在的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无车可骑、缺少维修、押金难退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是良性循环,市场会做大,价格也会降下来;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消费者就会抛弃共享单车,市场萎缩了,共享单车就是提了价,又有何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