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际订单明显激增,我们要把业务拓展到国外,把产品作为天津礼物送出去,在一些重大活动、节日庆典上,让全世界能够看到天津智慧和天津智能。”近日,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齐俊桐在采访时,畅谈他作为创新创业者和大学教授在无人机智能化行业的探索,以及如何致力于用科技造福人们的生产生活。

  “飞行”是齐俊桐从小的梦想。虽然没有成为梦想中的飞行员,但他走上了研发飞机的道路:“不能亲自驾驶,那就让无人机自己飞上蓝天,替代自己的眼睛去俯瞰吧。”高中毕业时齐俊桐报考了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又选择了当时机器人的摇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继续从事空中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后来,齐俊桐和几个师兄弟成功研发出了首套救灾、电力、安防等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实现了国内相关无人机技术装备研究的零突破。

  作为国内第一批无人直升机控制领域的研究者,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他向所里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灾区,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技术开展救援。齐俊桐和同事们的努力为生命救援争取了更多时间。这次救援技术上的遗憾与局限,让齐俊桐开始思考科研工作真正的初心和使命。

  2015年,齐俊桐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成立了“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在教学、科研的同时推动他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在天津既偶然也不偶然,说不偶然是因为天津是一个传统的先进制造业的城市,摩托罗拉三星积累了大量制造业能力,上下游产业链的匹配度又很高。偶然是因为当时我想在开发区落地的时候,开发区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我们发展的场地。”

  “无人机群的控制和应用一直是全球研究热点,我们这几年也在深耕这个领域,突破无人机的集群控制技术,让一大堆飞机怎么在保证通信的情况下,能同时接到指令,又能超高精度控制,这都要考验我们的控制算法人员。这就好比每一名舞蹈演员的专业功底都不差,但要保证整个舞蹈团队动作统一、协调、优美,难度会随演员数量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上升。”谈起他所专注的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领域,齐俊桐打开了话匣子。

  “在控制的基础上,要怎么保证它的安全?我们要从供应链管理到每一步骤测试,建立一整套生产测试标准,因为以前都是没有的,不管是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我们在一直不断探索,其实这是一个0到1的过程,以前没有可参考的依据。所以我们相当于是在一个没有这种可遵循案例和标准的前提下,又要突破技术,还要把技术变成产品,所以一步步都在不停迭代。”

  为了确保无人机“各走各道”,齐俊桐率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以内,构建了完整的智能无人机综合飞行试验系统。“这些年,全力攻关智能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技术,目前我们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迄今为止,公司申请的与无人机相关的专利已达257项,这些技术在无人机集群表演、巡检、安防、物流运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齐俊桐难掩自豪。

  将精深的专业知识用大众能听懂的语言精准传达,是他在校园里向学生们讲授无人机领域前沿知识时的常态。2016年齐俊桐被母校天津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年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方面积攒了大量经验和教训,我希望能传承下去。”齐俊桐说。在校园里,他担任学校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带领学生大胆创新。

  他从实际行动出发,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探索并推进产学研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企业需求、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还主动承担起了科普工作,深入大中小学、企业、研究所做科普报告近百场,受众近五万人次,为创新播种。“青年人热爱创新,国家创新才有希望。”齐俊桐说。

  身兼创新创业者和大学教授双重身份,齐俊桐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他说:“其实我们也在不断拓展方向,我是做机器人和无人系统的,我们现在也在通过投资入股、孵化的形式,在地面、水面的自动驾驶和海洋的智能装备等领域做了很多布局,将我们的航空系统,向其他的领域扩展转化,让我们无人系统越来越多地能够为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