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公号刊发文章《谢谢您,“鱼爷爷”!》,讲的是为鱼痴迷一辈子、91岁鱼类育种专家金万昆的故事。随着文章被广泛传播,这位天津“鱼爷爷”也再次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有人说
“如果没有他,
你我的餐桌上可能会少一条鱼”
有人称他为“水产界的袁隆平”
这到底是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他的身上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以下视频来源于
宁河融媒
01
“鱼爷爷”名叫金万昆
1932年
出生在天津
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
他与父母住在一条小船上
终日漂泊在水面上
每当看到岸上的学生们成群结队地上学、放学
金万昆心里都很羡慕
但上学对他来说
是个遥远的奢望
新中国成立后
他从捕鱼改为养鱼
还参加了扫盲识字班
![20世纪60年代,金万昆在鱼塘中劳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http://n.sinaimg.cn/tj/crawl/120/w550h370/20230718/11e5-eef111fc0e26171c2b9d0b2ca159b11e.jpg)
当时北方少有淡水鱼养殖场
敢为人先的金万昆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带领渔民创建集体渔场
取名“换新水产良种场”
凭着一股干劲
他们首批养殖的3000尾鱼苗
长得又快又壮
金万昆也因此
成了当地的名人
02
20世纪50年代
20岁出头的金万昆
走上了
淡水鱼类育种研究、繁育生产、推广养殖
第一线
![金万昆在鱼塘边查看鱼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http://n.sinaimg.cn/tj/crawl/511/w550h761/20230718/4646-446b4c49d84477846566d0087086c70e.jpg)
起初
金万昆看不懂专业书
就买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
除了看书学习
金万昆还日以继夜地守在鱼塘边
观察、记录每种鱼的习性
老乡们都笑他
像是鱼塘边的雕塑
风吹雨淋、酷暑严寒
金万昆没有清闲的时候
因为常年在水中工作
他的指甲被水泡得发白
腿脚也落下了疾病
![金万昆(中)在进行选鱼育种工作(资料照片)](http://n.sinaimg.cn/tj/crawl/128/w550h378/20230718/d68b-67100db85b9ee48e8aea2d10f6a8063b.jpg)
多少次
别人劝他不行就放弃
他安慰自己
“人们都说‘选育一个鱼
十年八年能成功一次就了不起’”
03
经过六十余年的努力
他带领团队培育出
十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
拥有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金万昆对鱼类进行解剖(资料照片)。新华社发](http://n.sinaimg.cn/tj/crawl/113/w550h363/20230718/2422-845b72548c32e5ace46b9e0ef2c41ecf.jpg)
为了改变传统鲫鱼品种
长得慢、产量低的问题
金万昆曾设计了上百种组合
花了12年
才以鲫鱼为父本、优质鲤鱼为母本
育成黄金鲫
这个新品种
肉质细腻、鲜美,生长快、好饲养
现已在国内30个省份推广养殖
![金万昆(中)抱起一条“种鱼”(资料照片)。新华社发](http://n.sinaimg.cn/tj/crawl/135/w550h385/20230718/8ae3-eea1e8b3a6a86faf0aa0c74f778e98f8.jpg)
换新水产良种场
这个曾经的小渔场
也逐步发展为我国北方重要的
淡水鱼类优质苗种生产推广示范基地
![金万昆在工作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http://n.sinaimg.cn/tj/crawl/132/w550h382/20230718/fe04-0e87c538c6e1450eaa9694c5c925f12c.jpg)
这个半文盲出身的老人
还出版了5本专著
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
先后承担了二十余个科研项目
04
如今
“鱼爷爷”已满头白发
身体变得佝偻
脚步愈发蹒跚
岁月似乎正在拉开
他与鱼池之间的距离
但他说:
“一辈子这么短
哪里舍得浪费”
![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金万昆在鱼池边巡看(2022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http://n.sinaimg.cn/tj/crawl/112/w550h362/20230718/3890-3cff98b8c803634093231b713e7e3484.jpg)
每天6点
“鱼爷爷”会在同事的搀扶下
准时趴在产卵池边的矮墙上
紧盯着池中的鱼儿
目不转睛的样子像个孩子
累了
他就在一张
简易的木床上
歇一歇
![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金万昆手捧全国劳动模范证书(2022年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http://n.sinaimg.cn/tj/crawl/116/w550h366/20230718/9895-75a4fe74de1adc621254697596d8514a.jpg)
今年6月19日,91岁的金万昆被授予“天津楷模”荣誉称号。在淡水鱼育种界,金万昆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半文盲起步的他,靠着勤奋刻苦的自学,几十年间培育出11个经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其中5个为农业部首推的全国渔业主导品种,出版了《淡水鱼类杂交种胚胎发育图谱》等5本专著,在国家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承担了26项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良种工程等项目。在他的带领下,位于宁河区的换新水产良种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和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金万昆被人们尊称为“水产界的袁隆平”。
2019年11月,金万昆卸任干了60年的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党支部书记一职,如今还担任着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的职务。
今年91岁高龄的金万昆依旧奋战在育种一线,他倾其一生培育出11个“国审”水产新品种。他说“只要是我不停止呼吸,最后一分钟我也为水产种业奋斗到底。”
![金万昆抱起一条“种鱼”查看(资料照片)](http://n.sinaimg.cn/tj/crawl/135/w550h385/20230718/ccc7-a4acf04b598c7c0cb0a59776c40aa158.jpg)
“育种是个受罪的事。”干了半辈子,金万昆由衷地说。繁殖季催产,在水里一站几个小时,他落下了腿疼的毛病;他的腰、腿、肋骨都在干活时摔断过;多少次一池子鱼苗全死了,那就抽干了水从头再来。苦是真的苦,但他从来没有屈服过,“没有困难,要我们干嘛?有困难没事,主要是谁胜谁负的问题。”91岁的金万昆语气仍如少年般倔强。
金万昆最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每年忙完四五月份的繁殖季后,金万昆都会显得很疲惫,需要时间恢复体力。
今年的繁殖季,91岁的金万昆依然冲在最前头。因为腿脚不便又没有电梯,每次从二楼的宿舍下来都要花很长时间,金万昆干脆又住回了孵化车间的小屋子,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才睡觉,日均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因为太累,他常常没有胃口,有时十点多才吃早饭,有时干脆就不吃了。他的消化能力似乎也出了点问题,家人为他买来的婴儿米粉、藕粉等食品常常就是他的一顿饭。今年繁殖季结束后,金万昆明显地消瘦了,大部分时候他不愿高声说话,嫌费气力,但只要聊起鱼,他立刻又变回了那个痴迷养鱼的“小金子”。
![](http://n.sinaimg.cn/tj/crawl/163/w550h413/20230718/ca5a-58f4a4d8a473ef72c9cc0e0556f458e5.jpg)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向“鱼爷爷”致敬
愿我们都做前进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