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大总医院滨海医院 王平天津医大总医院滨海医院 王平
天津永久医院 孟婷天津永久医院 孟婷
大港医院 张宝娥大港医院 张宝娥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 苏海华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 苏海华

 

  ■ 时报记者 陈西艳 路熙娜 报道

  他们,有的告别刚订婚不久的丈夫,有的瞒着自己年迈体弱的父母,有的离开年幼的孩子……主动请缨,逆流而上,奔赴湖北,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在“红区”里抢救重症患者,他们在方舱医院里抚慰患者心灵,他们在乡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他们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会诊。他们,就是滨海新区驰援湖北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这些白衣天使披上“铠甲”,在抗击疫情中化身战士,努力向全国人民交上自己的答卷。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选派13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分别来自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市泰达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天津海滨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天津市港口医院、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天津永久医院和滨海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

  1月28日起,滨海新区首批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进入武钢第二职工医院(以下简称“武钢二院”)病房,救治工作全面展开。

  “火线”上,他们在奋战

  在前线医务工作者中间,有的奋战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火线”。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苏海华,跟随北大医疗集团支援湖北鄂州。病情就是命令,救治就是职责,他带领团队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参与了多次危重症病人抢救。“2月18日下午,我收到北大国际医院医疗团队的援助请求,协助抢救了一位重症病人,当时这位病人情况相当危险。我本人既是ICU医生,又是肾脏科医生,所以立刻带着具有血液净化经验的护士前往支援。经过大家紧急抢救,终于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转危为安,回到驻地时已是凌晨2点。”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一批又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只要能挽救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为鄂州人民作贡献,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内11科亚重症组工作两周后,他和战友们于3月4日上午正式接替已工作三周的北大国际医院兄弟团队,整体接手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工作。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副主任医师刘胜来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疗队出征,这支队伍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刘胜来也进入了“红区”。他的患者中有这样一个家庭,老两口相继确诊,老两口的女儿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工作,也怀疑自己感染了,准备离开一线进行隔离。因多方问题,刘胜来不能每天进入“红区”查房,详细的病史询问及每日2次的查房大多都是电话完成。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老两口目前已出院,正在隔离,再过一周就可以回家,而他们的女儿最后核酸检测呈阴性。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李鹏超是一位“90后”,1994年出生的他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初为人父的喜悦,就在除夕夜当晚向医院报名,成为了天津市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1月26日,李鹏超随医疗队抵达武汉,他们整体接管武钢二院。“虽然‘红区’的工作很苦很累,但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当我看到武钢二院首批病人康复出院时,自己第一次在护目镜后流下开心的泪水,我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我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李鹏超满怀信心地说。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李雯同样是天津市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起雾的护目镜,厚重的双层手套,再加上穿上防护服后的胸闷憋气,一动一身汗,但只要能换回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疫’。” 李雯对记者说,2月6日,第一批8名患者康复出院了。这个好消息犹如一剂强心针,大家战胜疫魔的信心更强了。此后,每天都有患者陆续出院,3位、4位、6位……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初入“红区”的忐忑,到再入“红区”后信心倍增,再到一批一批患者康复出院,天津市医疗队已治愈新冠肺炎患者超过100人。

  泰达医院28名医护人员与天津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一起在武钢二院抗疫,他们用自己的专业与爱心打赢这场战斗。“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我‘火线’入党,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人生的升华。” 泰达医院麻醉科副护士长马国岭说,“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唯有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更加严格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她将继续坚守,与武汉一起静待樱花烂漫!

  “方舱”里,他们在呵护

  他们中间,有的在方舱医院里救治轻症患者。

  汉沽中医医院内科医师吴艳春的职责是将患者安顿在病床上后,再次确认患者的信息,询问病史等。由于个别患者说的当地方言她不太能听懂,就把发音记录下来,再到电脑上进行核对。“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他们中间,还有大量承担了登记患者个人信息、帮助患者检测生命体征、对患者做入院宣教和服药指导、执行医嘱、发药等工作的护士。

  天津永久医院护士孟婷服务的方舱医院是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穿上防护服、隔离衣后,就有些喘不上气来。但令她难以忍受的是眼睛。在方舱里工作,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不允许戴隐形眼镜,因此她要在普通眼镜外再戴一层护目镜,勒得非常紧。时间久了,护目镜里都是水气,只能从缝隙里观察病人的情况。

  大港医院护士长张宝娥在武汉的第一阶段任务是服务于江岸方舱医院,她在三年前崴过脚踝,这次由于在夜间舱内气温低、容易着凉,并且方舱面积大、走路多,她的脚踝再次犯病。“口罩和护目镜戴的时间太长,脸上也勒出了痕迹。”她打趣地说,“有一种痛叫刻骨铭心,那就是口罩护目镜勒着的痛,若干年后我都能记住的痛点。”在方舱医院服务,为了减少暴露的风险,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她也穿上了纸尿裤,因为不习惯,竟然无法站着尿出来,蹲下又怕防护服会破损,只能一直憋着。她说:“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打胜仗。等把武汉的患者都救治好,我们就能回家了。”

  “大山”里,他们在行动

  他们中间,有的参与了专家会诊、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大港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付瑜从抗击疫情开始,就向医院报名,随时准备出征。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瞒着老家70多岁的老母亲驰援恩施,目前他母亲还不知道。

  天津支援恩施医疗队中,滨海新区随行出征的7位医疗卫生工作者,一部分与当地专家一起会诊,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随时支援当地医院发热门诊或重症监护病房;一部分要赴当地乡镇,或者进行消毒工作,或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平说,最近经常辗转于各乡镇卫生院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其中去最远的红土乡大约要走120公里山路,往返需要近6个小时,这里阴雨连绵,山下下雨到山顶就变成下雪,道路非常湿滑。”

  沈玉祯是滨海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科长、主任医师,随天津支援恩施医疗队赶赴恩施,主要负责消毒工作。“最近我和恩施市卫生监督局一行4人,到恩施市最远的乡镇去督导,上午9:30左右出发,晚上9:00返回,一路上去了三个卫生院,两个水厂,两个福利院。” 他告诉记者,山路蜿蜒曲折,而且还是大雾的天气,山顶上能见度不足10米。

  “大后方”,他们在保障

  他们中间,有的虽没有直接参与救治,却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大港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邓为民是天津101人医疗队的队长,支援武汉江汉经济区方舱医院。他的父亲身体不好,因为怕父母担心,这次出征他还没有告诉父母。“我们的队伍是来自天津27个单位的医务工作者,在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中,大家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他告诉记者,对他个人来说,作为天津这批101人医疗队的领队,他的责任,就是把所有队员一个不少地带回天津。“虽然每天都是24小时连轴转,连续几天都是凌晨三点才能稍微休息一下,但这是我的责任,尽我所能全力协助武汉救治患者。”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呼吸内科的副主任医师邵月山第一时间报名请战,但是,到达前线后他一直没有拿到合适的防护服,为了保证医疗队的整体安全,他一直不能进入武汉江岸方舱医院救治患者。天津医疗队分配他承担消杀和后勤保障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天津第五批医疗队有300人,要做好消杀和后勤保障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医护人员全天排四个班次进舱,从早到晚随时可能有医护人员回到驻地,他和后勤保障组其他4位队员一起轮班,24小时待命负责消杀,工作到很晚;而为了提前保障每一班进舱医护人员的饭菜,他们又需要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经常休息不了多久又要开始新一天工作。

  “医护们的细心和暖心,像小太阳照亮了患者在方舱的生活。”这是武汉江岸方舱医院里一名自称为“麦兜妈妈”的患者跟记者说的话。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病区主要由天津的医护团队负责。在这期间,她感觉天津的医护人员们不光在对病人的医疗护理上细致入微,他们那种积极的状态,更是感染到她。他们让一次次例行的工作,变成了有人情味儿的交流。“我很感谢他们,更喜欢他们,喜欢那带卷儿的普通话,喜欢他们像朋友一样没有间隔。我想,在天津的医护人员的援助下,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的援助下,我们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