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出发,驱车驶进津蓟高速,到九园站出口,转而沿着潮白新河大堤一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边优美的田园风光。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翠绿的秧苗显示着勃勃生机,树木与水田相映成趣,阳光下,一群群燕鸥矫捷地上下翻飞。

  “黄庄洼是一片退海之地,是宝坻最大的一块洼地,也是本市重要的水稻产区,当地百姓种植水稻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天津食品集团黄庄洼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修同告诉记者,在整个黄庄洼,稻米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由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这片土地上种植、生产的稻米晶莹透亮,嚼起来口感筋道,还有一股淡淡的甜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黄庄洼出产的优质大米是大自然的馈赠。但是长期以来,市场竞争力不强、优质不优价的状况一直影响着农民增收。“我们的大米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是真正的原生态,但是好米卖不出好价,忙忙碌碌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一位种稻大户惋惜地对记者说,他们的好米是深藏农村无人识。

  如何让昔日的“米粮仓”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2009年7月,集产加销、产学研、科工贸为一体的黄庄洼米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个坐落在农民家门口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2500万元,是华北地区设备先进的大型稻米加工企业,拥有一条先进的稻米加工生产线、2万吨原粮储藏库以及2000平方米恒温成品库,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作为“市定点粮油加工企业”,黄庄洼米业与市粮食局签订了大米储备协议书,成为市粮食局应急成品大米定点储存单位。

  对于一家一户的稻农而言,增收路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存粮难、卖粮难,很多稻农告诉记者,收稻之后的晾晒、储存以及销售着实令人头疼。就拿晾晒来说,由于收割后的水稻水分大、杂质多,为了防止稻谷发热霉变,稻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晾晒。“过去,就是靠天吃饭,天儿好,找块场地人工翻晒,遇到阴雨天就只有干着急。”黄庄村一位稻农说,人工翻晒有很多弊端,不仅需要大量的场地和人力成本,而且晒出来的稻谷碎米率较高,米质也不好。

  “自从我们安装了烘干塔,稻农们晾晒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烘干车间,黄庄洼米业销售经理张蓓指着矗立在眼前的高大烘干塔对记者说,“这个大家伙特别受种稻大户欢迎,它的日处理能力是200吨稻谷,可连续工作。如果农民采用人工晾晒,需要一周时间晾晒的稻谷,采用烘干塔只用8个小时就能全部烘干,电脑操控,水分均匀,没有马路晾晒的二次污染,而且烘干后的稻谷碾出的大米食味品质也大幅提高。”

  作为一家建立在稻田边的米业公司,黄庄洼米业始终致力于生态农业,倡导健康饮食文化,促进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链接。在公司的检验室内,记者看到室内配套检验设备齐全,3名检验员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这间检测室承担着稻谷进厂的水分、出糙率、出米率等多项检测任务。

  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增收,黄庄洼米业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农户根据公司要求种植水稻品种,公司以略高于市场价的合理价位收购。同时,对于自行培育的高端系列,如“津垦1号”、“津垦512号”、“津垦43号”等实行订单式种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通过打造“黄庄洼”品牌,确确实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15年,公司稻谷年加工量已达5万吨,带动农户3000多户。“十三五”期间,预计年稻谷收购量将达到10万吨。

  为将水稻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黄庄洼米业加大品牌和产品开发力度,依托黄庄洼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数十万亩绿色无污染的稻田资源,结合科学的生态种植模式全力推出“黄庄洼”品牌,开发出四大系列二十余个品种。黄庄洼米业始终致力于生态农业,倡导健康的饮食文化,公司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在打造自己的品牌的同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黄庄洼米业秉承“为社会创造财富,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做“从田间到餐桌,营养健康食品的创造者”,为您的每一餐奉上“黄庄洼”好吃的米!未来几年,还将在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点,从做好到做精,将黄庄洼大米端上更多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