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销毁”学生的手机又上了新闻头条,这一次是河南某中学,视频上出现了用锤子砸、水桶的泡的“销毁”操作,好不威风。视频里注明的一名“学校工作人员”在接受语音采访,解释事情的原委,说学生带到学校的手机,如果不交给老师保管,一旦被查到,就要被“销毁”。还说学校也是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很多家长、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家长很支持。

  正好今年儿子开学之前,我认真地研究了一番美国学校对于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规定,不妨先来看一下。有了对比,才能有效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看法与评价。

  今年我们改成了完全无纸化注册,填表签名都在网上进行。因为签名部分有一项特别强调,学生和大人都已经阅读了学区关于在校使用科技产品的规定,这样我又专门仔细看了这一段。不然相关的学生守则好几十页,又引用了好多法律条款,一般都比较麻木,不会去仔细看的了。

  关于手机的使用,明文规定如下,因为是正式行文,英文比较复杂一点,大意是说,根据XX联合学区委员会的XX号决议,7-12年级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使用个人的能够接收电子信号的设备(这一下iPad、iWatch之类的也都包括了)。红线勾出来的地方说,7-8年级,可以在上课前和放学后使用、9-12年级还可以在课间跟午饭时间使用。我们学区小学到6年级(美国超过6成小学只到5年级),高中是9-12年级,中间的7-8年级姑且就叫做初中吧。

  使用时间的限制还有例外,紧急情况和健康因素容易理解,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经学校的工作人员同意”,特别是截图中的最后一句,经老师同意可以在课堂上作“教育目的”的使用。怎么叫做“教育目的”使用呢?后面有实例。

  问题的麻烦是,儿子开学才上6年级,可他已经在4年级的时候堂而皇之地带手机去学校了。我知道他们学校的规矩,进到学校里就关机,放学后可以拿出来联系来接的大人。可是按照学区这个白纸黑字要求签字的规定,他是不能带手机去学校的。

  跟儿子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他没听说学校有不让带手机的规定,跟学校联系极为密切的我也没有听说过。我们的结论是,时代在前进,大家都在使用手机了,或许学校也放宽了规定。不过我们还是明确了,到学校多观察一下,如果学校今年明确同样的规定,我们只能是不带,等下一年了。

  儿子放学回来,问他手机的事情,他根本没有观察,似乎也没有必要,他周围的同学都在正常使用。开学第二天是学校的“返校夜”(Back to School Night),是学校和老师向父母介绍这一学年的学习目标和注意事项的时候,我正好可以去了解一下学校是否有了新的相关规定。结果,我的这一点点的顾虑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这是班上老师发的介绍情况的材料,有一段明确说我们“鼓励孩子把手机或平板带到教室里来”,还同时列出了一系列使用电子设备可以上网做的学习内容,其中包括不少由学区统一购买的付费内容。

  课堂上用手机做“教育目的”事情的实例来了。学校使用一套学区付费购买的手机信息推送系统与学生家庭保持日常联系,这一天老师推送的通知是说,下周的数学作业要用到二维码,请允许您的孩子在自己的设备上下载一个二维码读码软件,带到学校来。

  具体是什么样的作业需要用到二维码我没有再跟进,不过道理很明白,老师这是刻意在让学生接触和使用二维码,或许也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个手段。于是我就直接放权给儿子,自己去设法下载,验证可用后,再带到学校去。这小子,科技方面着实敏感,没有几分钟就搞定了。而这个“验证可用”的环节,才是大人经验的所在,老爸的用处,也就是提醒一下这道操作程序而已了。

  其他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实例,我知道还有要求学生在手机里下载比较靠谱的英汉词典,在课上使用的。中国小留比较多的私立高中,一般也都比较鼓励学生课上拿手机查字典。不过要留意一点,私立学校立自己的规矩,上面所说的公立学区的各项规矩,不一定适用。

  对比河南中学“毁”手机的新闻来看,这里的关键差异,就是教育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西方教育的关键是人本主义,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时代明明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明明完全被网络及设备左右着,那么合格的教育,凭什么要阻断学生跟网络和设备之间的联系呢?有效的引导,才是有水平的教育。美国的大学已经在陆续开设网络游戏课程,研究游戏的设计开发和对社会人生的影响。中小学的课外活动,也已经有不少机构在给电竞的优胜者颁发大学的奖学金了。儿子的姊妹学校,在三年级开始开设编程课程、进一步推到二年级,这个动作当时一直惊动了我们选区的州议员来观摩。

  既然我们是网络社会,就应该让孩子知道,网络和设备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美国学校越来越多的阅读、教材、考试和互动式的辅导现在都是以网络形式在出现了。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学区这个层面(美国公立系统拨款和花钱的单位是学区),就是要有效调动财力物力向科技方向倾斜。前文已经几次提到学区出钱购买了相应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两年前还出现过拥有近80万学生的洛杉矶联合学区决定给每个学生买一台iPad的争议事件,毕竟这样的投资要好几亿美金,是否有必要买那么贵的设备,并不好说。

  美国学校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禹治水的“疏”字。与时俱进、跟孩子的日常生活同呼吸,这样的教育,才能牢牢地抓住孩子。如果靠堵,现在是“毁”手机,前网络时代是撕“歪书”,还有家里限制不让看电视以及大学里給宿舍断电等等做法。可是看一看,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下来了,堵得住吗?

  可是如果孩子拿手机玩游戏怎么办?孩子总是要玩的,不是大人把他们拴在裤腰带上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儿子的老师到了期末、或是有什么需要奖励一下孩子们的时候,会事先通知他们带设备到学校,在班上玩个一小时或半天的。这样的活动,过去多半都是看电影,如今自然让位给网络游戏了。于是,这样的一场活动,就成为了孩子盼望的重大娱乐和社交事件了,大家要各自显出自己的本事。最近一个同学过生日,儿子送的礼物竟然也都网络化了,买一个网络游戏送给同学,并协助她完成安装。有引导地玩,不是比逼着孩子偷偷地去玩要强多了嘛。

  还不要奇怪,美国大多数工作单位,特别像学校或是IT行业这样比较开明的地方,都是允许员工上班时间用网络处理一定私事的。如今的网络时代,谁都得在网上下个单、跟个单什么的,美国有太多研究指出,让员工适当处理私事,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甚至能提高五成以上。把人都当做奴隶对待用铁链子拴起来,结果出工不出力,未必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既然是教育,要帮助和引导孩子,涉及网络就还有一大块事情需要做。这就是要教会孩子们网络安全和网络使用的准则。儿子学生守则里关于个人设备,就只说了本文截图里这么2段,可是关于网络安全,就说得很多了。比如一项明文规定,高中以下的学生不允许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姓名、地址和照片,很显然,这是一种安全措施。在其他各种规定诸如不能使用不礼貌语言等之外,竟然还有一条尊重知识产权的要求。被众多汉语文章描述成的连“基础”都教不好的美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后都明显具有“人”的素质,这可不是偶然撞上的!

  我在搜索学区的学生守则过程中,首页里还碰到这样一条链接标题,这是针对父母的链接,让他们了解网络霸凌现象的。现在的校园霸凌,也进入了网络时代,主要在于使用网络的语言和图片欺负和攻击其他学生。实际上,有报道说上海就刚刚颁发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说明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是不可避免的。有点担当的教育者、管理者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些功夫,而不是去欺凌比自己弱势的学生!

  有网评讨论毁坏学生私有财产是否合法,大致可以说跟学生及家庭签了协议、授权学校如此处置,或许是说得过去的。但是,抡锤子砸这样的做法完全就是当权者(还没有当到多少权)的疯狂发泄,还把以大欺小的霸凌和毁坏行为标榜成“销毁”。学校里有这样不尊重社会财富的做法,全社会具有一种现在越来越多被提到的“戾气”,就不奇怪了。

  可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是在操场上逐一念出违例学生的名字、予以人格和心灵上的羞辱,换到法治国家,这可是刑事犯罪,跟谁签协议都脱不了干系!如果不认为这样公开羞辱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做法,是一种完全不能被接受的行为,那么戴高帽子游街、“喷气式”批斗的人间惨剧就还会重演。

  终于能体会到百年前“五四”先驱们呼唤“赛先生”的深意了吧。德赛两位先生就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本文讨论的话题是网络和设备,没有必要一开口就是华为干掉了苹果、或是中国技术垄断了5G,由此以为“赛先生”已经来到了中国。看看教育,美国学校所做的网络时代怎样帮助孩子成长的一切,结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学、教学法的科研成果所采用的各种教育手段,所有这些由“赛先生”带来的视野和智慧,跟我们的教育有一点点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