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在天津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契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生育新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新使命,开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征程、贯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内容涵盖计划生育学和生殖健康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路径、服务模式和流行病学研究等。

  会后津云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大会执行主席顾向应教授。

  记者:请顾主任介绍一下近年来人工流产比例及数字。

  顾向应:据全国的流产率大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流产率一直在600万至1000万之间徘徊,仍然是居高不下的一个局面。其中高危流产占到30%左右。特别是现在二胎政策放开,至关重要的是保护女性的生育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人工流产的一个趋势就是年轻化、数量大、重复流产、高危流产,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孕产妇死亡率随之增加,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幼儿死亡率都会增加。所以计划生育临床工作在生育政策放开之后,变得更加严峻和至关重要,他是前期关口前移的一个重要措施。计划生育的临床工作并不是说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加强和深化的一个过程。以前我们把计划生育局限于总人口控制,实际上还有另一方面,比如说在不想生育的时候有效的避孕绝育,减少人工流产等,这样才能保护女性的生育功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计划生育的先头兵和关口前移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计划生育的概念,从单纯的控制人口增长到整个生殖健康的相互渗透,与绝经期女性防病、治病、避孕、节育都有直接关系,所以保障育龄女性有效的生育间隔,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应该把计划生育这个概念从临床的宏观化关口前移,从生殖健康的大概念来理解,计划生育有很多的工作要深化去做。

  记者:女性计划生育保护的年龄应该在什么阶段比较好?

  顾向应:我们要了解育龄妇女的概念,15岁左右进入育龄期,但是她们的心理生理状态刚刚进入青春期,是属于生理发育靠前,心理和心智发育滞后,所以青少年的避孕和生殖健康教育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目标。从保护生育角度来讲,第一要干预青少年的意外妊娠。生育力健康保护,生殖健康宣教,这一系列性教育以及防治艾滋病感染等等都是互相交叉的,所以计生领域以后要扩大服务范畴提高它的理念。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会增加相应的风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第一是强调适时生育,第二是强调有效的生育间隔。现在在国际上仍然建议间隔两年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剖腹产更要强调这一点,否则会增加子宫破裂等风险,同时计划生育需要介入产后和哺乳期避孕的宣教。40岁以上的女性逐渐进入围绝经期,也就是百姓说的更年期,这个阶段性激素水平会下降,直至到达到绝经状态,这个阶段也是疾病高发期,比如子宫内膜增生等等,有效的避孕节育结合预防这些生殖系统的疾病是我们重要的任务。这样一来防病治病,防止性传播疾病,以及性教育等等,在整个育龄期在计划生育服务过程中都已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