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5日,中国足协在上海组织召开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总经理会议,参会人员主要讨论了2020赛季各级联赛的赛制和开赛时间等问题。与此同时,职业联盟筹备组还提出了中超扩军的想法,这也引起了外界的热议。

  2004年,中超正式取代甲A成为了中国足球的顶级职业联赛,新建成的泰达足球场还承办了中超元年的开幕式。不过略显寒酸的是,当时只有12支球队参加了中超元年的比赛,为了保证联赛的参赛队数量,2004赛季的中超也取消了升降级。

  2005赛季,中超扩军到14支球队,武汉黄鹤楼和上海中邦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和2004赛季一样,这一年的中超同样取消了升降级。

  2006赛季,中超恢复“升二降二”的升降级制度,原本这一年的中超应该有16支队伍,但由于四川冠城在2006年解散,因此2006年中超执行“升二降一”的政策,即中甲前两名升入中超,中超最后一名降级。最终,重庆力帆在28轮联赛中仅仅拿到16分,他们也是中超历史上第一支降级的球队。

  2007赛季,上海申花和上海中邦合并,这使得当年的中超只有15支球队,升降级制度仍为“升二降一”。28轮比赛战罢,厦门蓝狮排在最后一位,不幸降级。

  2008赛季,武汉光谷在赛季中期宣布退出,原本的16支参赛队也变成了15支。由于武汉光谷退出,因此该年的升降级制度仍为“升二降一”,辽足在当赛季结束后降级。

  从2009赛季至今,中超联赛的参赛队一直为16支,且“升二降二”的升降级制度也从来没有改变过。但从目前情况看,职业联盟筹备组已经提出了从2021赛季开始中超扩军的提议,即本赛季中甲前两名冲超,同时中超第15、16名和中甲第3、4名进行附加赛,来争夺增加的两个中超席位。

  冷静下来分析,中超扩军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进入2020年,中国职业足球四个级别的联赛已经有22家俱乐部解散。如果中超增加参赛队数量,这会使得中甲、中乙、中冠的关注度进一步降低,因此也不排除未来继续有低级别联赛球队解散的可能。

  此外,虽然参赛队数量增加,但强队和弱队之间的两极分化恐怕会愈演愈烈,届时比赛的观赏性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政策对小本经营的俱乐部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最为重要的是,中超和中甲在投入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对于长时间在中甲打拼的俱乐部来说,一旦“不小心”冲超成功,他们必须要做好加大投入的准备。

  就目前情况看,外界对中超扩军均持反对意见,德国足球转会市场中国区管理员@Asaikana 就表示这么做会让适宜中乙层面的球队越来越少,导致中乙水平集体下降。可见,中超扩军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优化这一政策,也是中国足协和职业联盟筹备组要考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