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究竟该如何展开?城镇化的过程中,弱势的农民群体如何避免被边缘化?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城镇化跑偏,存在三大误区:拆迁先行、补偿滞后;规划国际化、保障低端化;不顾地方实际频繁变更政策,造成资金浪费。
现在补偿不到位 给未来“埋雷”
建设与国际接轨 保障按最低执行
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式运动
按照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在全国推行“居住证政策”解决城市非户籍人口及亲属的社保、教育等问题“三破三立”:
“一破”旧的“户籍制” 建立“居住证政策”,解决非户籍人口社保问题。
“二破”城市间资源、发展不均 建立“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破”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 推动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白岩松:
其实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它跟我们太多的人息息相关,由于这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原本跟我们有关,但是我们无法靠近它。今天就要做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比如说这个政策谈到的所谓新农保和城居保要彻底打通了,什么概念?城居保城乡居民保障针对的是城镇当中那些没有固定工资收入的人群,现在全国如果算在这个概念里大约有两千来万,更多的是新农保所要覆盖的人群,全国一算下来接近5个亿。
在各大沿海城市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和外商投资繁荣发展几十年后,中国政府在过去10年将重点转向促进经济活动在地理上更加平衡,特别是侧重于偏远的西部省份。现在,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但按照新计划,仍将有逾2亿的城镇人口无法落户,从而无法获得正式居民才有资格享受的社会服务。这种带有歧视性的举措旨在抑制特大城市的移民。
但中央政府的这一政策与市场的要求是相冲突的,尽管政府未必这样看。许多特大城市想限制人口,但较小的城市确实想得到更多的人口,希望变成更具吸引力的中心城市。结果,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在中部和西部省份)为了吸引更多人口而大搞建设,但到头来往往催生出一批“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