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 1951 年、占地面积 26 万平方米的天津市第一机床厂是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为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堪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

  曾经的旧厂房即将迎来华丽转身。目前,第一机床厂城市更新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 66.2 亿元,预计一季度实现开工。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助泰达控股共同策划了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并将项目成功纳入了天津市城市更新年度计划。

  旧厂房保存完整

  历史资源丰富

  “我们当时进来第一机床厂之后,特别震撼,真的如获至宝,在天津市都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完整的厂房。小时候的记忆和电影里的画面,走马灯似的在脑子里转。”负责第一机床厂更新项目的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策划师郝鹏是一位80后,走在第一机床厂园区里,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短短几句话间,对这些老建筑的热爱溢于言表。

  走进第一机床总厂的大门,右手边厂区核心的小广场后面有一栋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楼,郝鹏说:“这边是苏联专家楼,当年机床厂刚建成,请了苏联专家来现场给咱提供技术服务,所以建了这两栋苏联风格建筑。”沿着道路深入,一个颇有年代感的红砖建筑物映入眼帘,看到它,郝鹏的语气也充满了激情:“这里就是金工三车间,是毛主席来过的车间,是整个第一机床厂的精神财富。未来会建设成机床博物馆展示中心,存放厂区内保留下来具有历史感的机床,向市民展示。”

  沿着即将被规划为 2.5 万平方米的泰达 mall 商业综合体的三层建筑前行,道路尽头有一个厂房建筑带有独树一帜的挺拔。“这以前是一个堆料场,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很有特色,暂定要做一个带顶棚的运动场地。”郝鹏像是思索什么地眯起眼睛,说:“您可以想象一下,这边有一个商业综合体,前头一片绿化,后面是跟绿化融合到一起的小球场,年轻人踢完球就可以到商业综合体那边喝咖啡,休息,聊天。”

  将最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走了一遍以后,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还有一个地方必须要看一看:“那栋楼是食堂,右手边有个篮球场,看这个小看台,真的太有感觉了。可以想像这么个画面,从食堂打饭出来,三三两两地到篮球架旁边的看台,一起为同事打篮球加油。”

  保留哪栋 改造哪栋

  历史资源调查后清清楚楚

  对于这些建筑的了如指掌,来自于规划前的历史资源调查,从建筑师的角度梳理出厂区的每一栋楼的历史价值。厂区将建筑物分成四大类。“第一类就是原貌保留,就像金工三车间,历史资源非常丰富,保留价值极高。第二类是适当地保留改造,要保留它的原有的外立面的建筑形式,未来可能从功能上进行调整。第三类是改造利用,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除了加固之外保证它的安全性,结合未来的功能,可能做一部分的加建,或者可能局部拆除,但是整体还要保留它原有空间结构。第四类就是在这个区域里头历史价值可能不是这么高,我们要考虑拆除,然后新建实际需要的功能。”

  漫步在园区,树木都彰显着岁月的痕迹。记者看到,每一棵大树上都有数字编号,原来,除了历史资源调查,园区里还做了专业的大树调查。“我们不仅要保留建筑,我们其实要保留的是这个厂的氛围,为什么做大树调查?我们要把树木保留下来,因为这些树木再栽的话,没有10 年不会有这种感受的。”

  曾经高大的厂房随着岁月侵袭变得斑驳,满地落叶掩盖了曾经激荡过青春的球场。这里,如此静谧,时间在此凝固。

  因为祖父母也是工人,郝鹏依然能回忆起小时候他在工厂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景。这也让他对保留天津人的共同记忆很有热情。“我们发现,周边有些老小区住的,其实就是当年第一机床厂的职工,当他们站在这个位置上看着这个30年前干活的地方时,其实想的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他们的青春记忆。他们一辈子的光景都砸在这个地方,直到现在还能详细描述当年他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社区全面“体检” 

  50 项细节大清单梳理民生问题

  “要问我的动力?建筑师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是天津人,我深爱这座城市,我也知道天津人想要什么。”建筑师的热爱扎根于这片土地,如果想要抓住老百姓的核心需要,他们也需要一些好用的工具。

  为了了解片区的民生问题,建筑师们对周边社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这些 70 年代、80 年代的老社区现状如何?

  “举例来说,这边4个社区其实都有1个共性问题,就是供暖,我们调研发现,这一块供暖区域其实是位于河东区供暖的边缘,离出水端太远了,而且供暖的保温层也缺失,也有损耗。”不仅如此,在体检之后,建筑师梳理出一个50个项目的大表单,包括老旧小区的停车难问题,面包砖或者沥青路面的破损问题,楼梯的防水修补问题。作为片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建筑师会拿着这些表单,与片区内的 44 个小区对接解决。

  建筑师与民生问题的关系也可以有很多巧妙的延伸。郝鹏说,很多城市在城市更新的民生问题解决上有一个妙招,引入社区规划师、社区建筑师、社区工程师进入社区,这样的“三师入社区”的机制,从街道、城管、交管、工商等等部门拧成一股绳,从专业的角度梳理社区问题,可以大大缓解民生问题。

  建筑师提前入手

  城市更新着眼产业与民生相协调

  “关于城市更新,我认为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比如老旧小区改造中,更加精准地找到百姓的急难愁盼。另一个是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比如一些产业迁移后形成了闲置低效的资产,而这些资产没有新的产业植入,空心化的结果是在好的区位没有发挥其潜力,没法带动区域发展。”负责第一机床厂更新项目的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欣这样说道。

  “我们认为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不只是改造物理空间,实际上它是一个民生产业在城市运营层面的综合谋划,不只是将建筑物盖起来,还能通过前期缜密的论证,让这个地区能够真正运营起来,让这个城市的机体是一个活的机体。我们做的策划案是一机床及其周边区域的城市更新,我们既要关注产业,也要关注民生,还要关注产业和民生之间的关系。产业不是孤立的一个大围墙,就这么跟周边老百姓隔离开了。产业会带来人,人来了就有商业的活力,商业也会提升周边民生水平。反过来也是如此,城市建设好了,民生提升了,自然区域的吸引力也强了,更多的人也更愿意居住在这里,在这里奋斗,生活。整个区域也就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更新从根本上解决的是综合的问题。”李欣这样说道。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 2019 年开始做城市更新,2020 年成立城市更新研究院。在天津成功策划了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有民生特色突出的金钟河大街南侧城市更新,有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南门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区城市更新,还有助力设计之都核心区建设,结合天津科技大学,形成产学研用居融合的柳林街区城市更新等等。为什么建筑师做城市更新有优势?

  “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不仅仅需要一个会画房子的建筑师,建筑师还得懂一些经济,懂一些文化,懂一些产业,懂政策,用统筹的思维去谋划,用踏实的工作来把它落地。从实践角度讲,现在城市更新有别于粗放式发展,不允许一个片区刚刚建设完就立即改变,这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这样一来,建筑师的前置就十分重要。提前根据片区的需求,根据存量进行有的放矢的规划,房子是谁在用?是搞工程还是医药还是芯片,使用者不一样,那建筑的使用方式就都不一样。确定了房子的使用者,那么是平层还是高层,大空间还是小空间等等这些元素就会更精细的规划。建筑师在前期就介入,无论是存量盘活还是增量建设,改造的或者新建的房子就能更好地被用起来。”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的策划师张承说。

  让“工业锈带”变身“产业秀带” 

  老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东区曾经是天津的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工业发展史,第一热电厂、棉纺三厂、飞鸽自行车厂等都坐落在河东区。可以说,天津人记忆中的工业时代,很多都与河东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000 年,天津市实施工业东移战略,为河东区带来大量老厂房资源,经统计,全区共有存量工业厂房 65 处,总建筑面积约 95 万平方米。如何在保护传承利用工业遗产的同时,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动能,成为我们思考的重中之重。”河东区区长周波说。为充分挖掘老旧厂房资源优势,河东区专门成立了老旧厂房开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分类施策,推动老旧厂房“旧貌换新颜”,先后打造了棉 3 创意街区、“蓝·飞鸽创意产业园”、二次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新的产业载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

  “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最大化保护工业遗存,留住时代风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区位价值和经济价值,立足打造优质、稀缺的都市产业园——金贸产业园,吸引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休闲文旅产业、数字装备研发产业企业入驻,让‘工业锈带’变身‘产业秀带’,让老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周波说。(记者 刘畅 摄影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