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考验,天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市共同努力下,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动能发展态势良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稳固。

  一、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前三季度,我市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稳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平稳、向好、转优的特点。

  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一是整体经济大盘稳固,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0%,快于上半年0.6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位比上半年提升3位,与全国差距比上半年缩小0.1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形势稳定,出台“稳就业 14条”,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拓岗,前三季度新增就业29.90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85.4%,超序时进度10.4个百分点。三是物价保持平稳,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始终处于2.0%以内的温和上涨区间。

  重点领域恢复向好。一是地区生产总值逐季向好,三季度当季增长2.0%,分别比二季度和一季度加快1.3个和1.9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生产由降转增,持续强化物流、人员、资金等要素保障,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全力推动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加快0.5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9%,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78.3%,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信创等3条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3.8%、14.5%和14.3%。三是消费品市场持续改善,连续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品质生活节”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津乐购”消费券、汽车消费补贴等,在此带动下,食品、家电、汽车等重点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三季度均实现增长。

  经济结构持续转优。一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对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2.1%,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力推进,前三季度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双增”,分别增长4.5%和4.7%,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54.99万标准箱,再创历史同期新高;1-8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4%和18.1%,分别快于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18.1个和10.8个百分点。三是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制造业、基础设施等实体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0%和10.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35.5%,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新动能发展态势良好

  新产业新业态增长较快。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全市规上工业6.6个百分点,占比为14.1%。线上零售新业态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7.9%,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加快2.1个和6.2个百分点。

  战新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6%,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7%、30.3%和29.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8%,主要投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保障投入持续加大。扎实推进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持续向教育、卫生等公共领域倾斜,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2.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7.2%。

  就业收入保持稳定。打好“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稳定居民就业,出台一系列支持青年就业创业举措,深入挖掘政策性岗位资源,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形势平稳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出台“直接粮补、投保财补、先建精补”组合措施助力粮食生产,农民种粮收益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定为保供稳价奠定坚实基础。秋粮作物长势良好,前三季度,粮食、蔬菜、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稳定。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前三季度,全市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