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室:争做科技创新的领头雁

  在天津滨海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奋战着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科技工作者队伍,他们“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将开拓创新的“滨海基因”刻在骨子里,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当先锋打头阵。他们就是最近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室。

  攻坚克难 提升区域科技“含金量”

  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向来靠科技实力支撑。高新技术室由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组成,他们想到就干,扭住“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创新中心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应用创新”这条主线,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链路,对标国际科技前沿,先后研究制定滨海新区创新型载体培育行动计划、支持双创载体建设发展实施细则、建设低成本创业街区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普查建立全区100多家市级以上孵化机构信息库,实行季度监测、绩效评估、恳谈帮扶等措施,构建起“区级—市级—国家级”三级孵化机构培育体系。

  为让各类创新平台享受到贴心服务,科技室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获得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增值税免税资格,累计获得税费减免额度超过1250万元。

  2021年,滨海新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6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全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35家(其中国家级16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1家(其中国家级24家),孵化面积8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累计4229家,获得投融资9.1亿元。新区7家国家级孵化器被科技部绩效评价为优秀。特别是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基地化发展,海河实验室等重磅平台落户,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北方声谷蓬勃兴起,推动滨海新区朝着“一心一室四谷”的创新版图坚实迈进。

  精准培育 在帮扶中加注企业“生长素”

  科技创新的根本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实践应用。高新技术室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源源不断涌现创新成果,更需要源源不断形成产品服务。

  为此,他们聚焦企业这个创新集成的总装站,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雏鹰—瞪羚—领军”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及创新型载体培育计划,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底盘,打通科技创新通向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

  思想就是力量,技术室这群年轻人以“专家+管家”式行动,助力企业拔节孕穗。他们创新工作招法,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库、高新有效专利库、创新型企业库等多库联动,动态掌握9000多家潜力企业信息,绘制成长型高企发展图谱。

  辛勤浇得百花开,他们的努力加快了高企壮大发展。截至2021年底,滨海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922家,是“十三五”初期的2.4倍,为全区高企减免税费约31亿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22家,同比增长21%;独角兽企业8家,雏鹰企业2117家、瞪羚企业157家、科技领军企业累计达到120家,体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批拳头产品脱颖而出。麒麟软件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飞腾公司产品获得2020年中国IC设计成就奖,康希诺重组新冠疫苗“克威莎”获批国内唯一单针疫苗。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在国务院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

  安商暖商 在服务中优化营商“软环境”

  如果说引育新动能是场攻坚战,那么优化营商环境则是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智慧,更要有一颗为民初心。高新技术室除了负责孵化机构和服务企业外,还牵头创新创业活跃度提升工作,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

  全室充分运用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机制,推动成立天津(滨海)科技创新服务产业(人才)联盟、“两新”组织科技创新理事会,汇聚高校院所、双创载体、金融机构、领军企业153家,引育项目280个,搭建起企业联动发展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政策宣讲、项目申报、认证培育等方面,举办科技企业政策培训200多场,宣传惠企政策覆盖5000多家企业,解决企业难题30余项,以实打实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滨海效率、滨海环境。

  技术室围绕检验检测、国家高企认定咨询等企业发展最迫切需求,制定并持续完善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券支持政策,创新提出“检测券+高企券”政策,受到企业广泛欢迎,累计兑现创新券资金达到2.7亿元,惠及企业近6000家次。

  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的每一滴汗水。在18个国家级新区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滨海新区“包容普惠创新”指标得分85.98,综合排名全国第二,其中高新技术室牵头负责的指标在创新创业扶持方面表现突出。在天津市2020、2021年度营商环境考评中,高新技术室牵头的“创新创业活跃度”指标连续两年获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