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盲盒”抽到的不想去、想去的抽不到,“游戏盲盒”无用道具沦为数字垃圾,“文具盲盒”学习用品催生赌博萌芽……近两年盲盒经济爆发后,不少行业都蹭起盲盒的热度,希望借此收割一批用户和订单。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行业引入盲盒后,市场反响并不理想,甚至还拖累了品牌和行业本身。

  短视频给盲盒添柴加火

  “现在我们来开,看看这次能抽到什么。哇噻,是冰冻西瓜投手的卡片……”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盲盒开箱视频时常会被刷出来。盲盒涉及的产品大都以游戏卡片、玩具、玩偶等为主,从中小学生到办公室白领,都是其客户。本市一些市民在受访时表示,孩子看开箱视频上瘾,几乎每周都要求家长从网上购买卡片盲盒,这类盲盒里的卡片重复率非常高,几乎每一次开箱都让家长感受到了现实版“坑爹”。在大学生和白领更为集中的游戏市场,开盲盒得装备也是时下流行的促销方式。然而,很多常见的或者重复的装备在游戏世界里几乎毫无价值,只有极低的几率能开到限量装备。不少资深游戏迷坦言,自己花在盲盒上的钱,比直接购买限量装备多得多。

  一些网友承认,购买盲盒主要是为了体验刺激和未知的惊喜。不过,随后出现的机票盲盒则用现实的教训给消费心理尚不成熟的消费群体上了一课。多个出行平台推出的机票盲盒,价格在99元至699元不等。抽到的目的地不想去,想去的目的地抽不到成为常态,毕竟能抽到心仪机票的消费者只是少数。

  盲从热点背后蕴含风险

  日前媒体曝光,一运输车辆中有大量活体宠物盲盒被相关部门检查时,盲盒内的宠物很多已经奄奄一息。类似的消息不断刺激着市场,让消费者看到很多盲从热点的行业和商户,在未经过可行性调研甚至相关法律查阅时,就登上了盲盒的快车,实际效果并未如愿,甚至还背上了违法的风险。

  据了解,盲盒最初走红是源自“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的上市,各行业都看到了盲盒给市场带来的吸引力和源源不断的订单。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盲目跟风的商家背后的小算盘快速被曝光。如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主播,企图以高价文具盲盒收割青少年消费者,让本该以实用为首要目的的文具变了味儿,激怒了青少年用户的家长。文具盲盒背后的低廉成本,甚至在淘宝、1688等平台的进货渠道也迅速被家长群体曝光,使得不少网红主播热点没跟上,反倒失去了粉丝的信任。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盲盒作为近两年蹿红的销售模式,的确具备吸引用户尝试的优势。对于商家本身来说,吸引顾客下单后,真正能保持热度的依旧是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体验,而那些企图借助盲盒概念清库存、倾销低价产品的商户,最终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