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西区东海街龙江里社区,“龙江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东海街退役军人之家”的红色牌匾鲜艳夺目。这里依托社区的办公活动场所,精心打造成风格别致的退役军人之家,办事咨询一站解决、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志愿服务层出不穷……老兵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荣誉感。来到社区就能和战友们唱歌、锻炼,71岁的老兵邵双喜说:“退役军人之家让我感到特别亲切,一踏进这里,我就感到心情舒畅。”
三位一体服务到位
进入一楼就能看到一站式办事大厅,“东海街退役军人服务站”“东海街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东海街退役军人之家”三位一体,老兵需要咨询事项、办理手续,在这间5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都能解决。比如退役军人需要续接保险,可以先到门口的导引台进行信息采集和身份确认,然后走几步路来到工位旁,由工作人员详解相关政策,如果条件符合,马上就能办理。
办公大厅对面是约100平方米的“红色老兵记忆馆”。老兵风采墙、老兵荣誉展,还有东海街老兵捐献的老物件——六五式军用腰带、1963年部队发的茶缸、1964年部队配备的制式针线包、1982年8月的《解放军文艺》杂志……老兵们每每在此驻足,回忆激情岁月,重温军旅生涯,看着自己在部队、单位和社区获得的一张张荣誉证书,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激发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再立新功的责任感。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除了追忆昔日风采,老兵们也特别钟情于二楼的活动区。这里有红色书吧、法律咨询室、医疗保健室,还能进行棋牌娱乐、谈心谈话、歌咏排练、观影学习、书法绘画等。63岁的王秀全是一名体育健将,活动室里的乒乓球项目是他的最爱,接球、削球、快攻……技术娴熟的他乐在其中。他说,退役军人之家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而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跟记者简短交谈后,王秀全又忙着准备他和战友的诗朗诵。
记者看到,活动大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各类活动场所既彼此独立,又能“互通有无”,而且在细节上精雕细琢。比如,书法绘画区安置在大厅“深处”,并以书画作品展的镂空墙壁作为隔挡,既美观又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在展现支部风采的墙面上,一排排老兵喜笑颜开的照片引人注目,这是退役军人之家摄影组的成员特意为大家拍摄的照片集。每一张笑脸旁边都配有一张他们各自年轻时入伍的黑白照片,今昔对比,老兵们拉近了彼此的感情。
志愿服务发挥余热
退役军人之家不仅为老兵们提供服务和关爱,也为他们搭建了发挥余热的舞台。在一楼的楼梯口设有便民理发服务站,70岁的老兵李学孟经常为大家义务理发。这里不仅可以为老兵们服务,也有很多居民慕名而来。得知年纪大、腿脚不便的居民有理发需要,老兵们还能上门服务。前不久李学孟就为一位90多岁的爷爷上门理发,一边理发,一边聊天,那位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慰问老人、探望孤残儿童、代缴水电费、家电维修、文明督导……老兵们坚持党和人民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此外,老兵们还发挥所长,到周边的学校和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老兵们说,跟孩子在一起看到了传承和希望,幸福极了。疫情来袭,老兵们更是展现出冲锋在前的军人作风,他们主动请缨投身社区防控,在寒风中坚守,为居民测量体温、扫码登记。
河西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康凤海表示,目前河西区14个街道已建成17个退役军人之家,实现了退役军人之家的全覆盖。退役军人之家依托社区和街道的活动场所,以共建共享的模式打造,不仅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也能让居民们进一步了解军旅文化,增进军民鱼水情,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