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一片金黄,梨园满眼翠绿,公园里的花朵开得正红……初夏时节的武清区豆张庄镇南双庙村,美景如画。走进村庄,街道干净整齐,村民们跳起秧歌舞,庆祝即将开镰收割小麦。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组,针对“三农”短板,推动增收致富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为困难户装修旧房,民生兜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2019年增长为2.5万元。
组建志愿者队伍 给困难户献爱心
在南双庙村,街道两边的墙壁都绘成了一面面文化墙,“永远跟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攻坚一个不落”等标语图文并茂,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驻村帮扶工作组负责人张增强说:“结对帮扶,首先要扶‘志’,我们要让困难户们坚定信念,让所有党员和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到结对帮扶中来,大家齐心协力帮困难户们脱贫增收。”
村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村民学习惠农好政策;组织专业院团入村进行文化惠民演出;组建4支志愿者队伍,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利用文化礼堂倡导文明新风尚,让邻里更和睦,文明乡风吹拂……
王晨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在驻村帮扶工作组组织下,他和其他志愿者们经常一起到困难户家中送温暖,目前村里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有近百人。
“世世代代同住一个村,困难户们有需求,我们就要伸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王晨说。
疫情防控期间,困难户李术丛特别着急,每天必须吃的药眼看就吃没了,受疫情影响,自己买不到,闻讯后,张增强立即带领志愿者们驱车50多公里,及时把救命药买了回来。
兜底帮扶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米多高的围墙,结实;一扇大红门,喜庆。推开大门,走进院内,4间红瓦房连成一体;屋内地上铺着防滑地板砖,墙壁粉刷得雪白,白钢窗红木门,俨然是一栋新房,这就是武清区豆张庄镇南双庙村困难户──72岁的徐秀芬的“新家”。
“其实这是30年的老房子,之所以跟新房一样,这要感谢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组给我家装修了,让旧房变成了新房,我们享福呢!”徐秀芬眼里闪着泪花说,“老房子夏天房顶漏雨,冬天裂缝透风,不像一个家。驻村帮扶组发现后,不但进行了加固装修,还给买了新家具,我们一分钱没花。”
徐秀芬老伴儿常年有病,她本人腿脚也有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无力装修房子。了解这一情况后,驻村帮扶工作组立即和市委宣传部领导进行了汇报,部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市委《支部生活》社积极加入,让徐秀芬旧房变为了新房。
对困难户实施兜底保障,是结对帮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驻村帮扶工作组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积极协调近20万元为徐秀芬、李术丛、赵福庆三个特殊困难户修缮房屋。积极开展慰问困难群众活动,为50余户困难家庭购买价值2万元的米、面、油等。协助镇政府解决“两癌”妇女大病救助、残疾儿童入读特殊学校、到市区医院就医等困难,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产业帮扶 种下“摇钱树”助力快脱贫
在南双庙村村东的田野里,100亩的金果梨果园里绿油油的,树上已经挂果。
果园负责人孙腾彪笑着说,金果梨可是摇钱树,亩产量3000公斤,每亩收入3万元,比种大田作物收益强多了,这是一个带动困难户增收致富的好项目,村委会积极支持,驻村帮扶工作组帮了大忙。
为建好果园,驻村帮扶工作组帮助孙腾彪成立了“天津市绿源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积极吸纳困难户加入,他们每年不但可得到土地租金,还可到果园打工,每天100多元。
南双庙村是一个传统农业大村,过去村民们都靠种大田作物作为家庭收入来源,但因为灌溉条件不给力,亩产量低,收益很差。为此,驻村帮扶工作组积极帮助改善农田浇灌条件,促使小麦连年获得丰收。组织农户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先后建起了蔬菜温室大棚,发展优质绿色果蔬种植,增收十分显著。
“驻村帮扶工作组还帮助我在果园里套种西瓜,每亩增收2000多元;吸纳市民采摘,搞活农家旅游,带动更多困难户脱贫增收!”孙腾彪说。
武清区副区长徐继珍介绍,武清区全面落实中央、市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连续两年将帮扶工作列入全区七大战役21场攻坚战,尽锐出战、强力推动。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9.66亿元,208个帮扶村73项指标任务有45项已圆满完成,其余各项任务预计7月底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