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是个特殊的新年。因疫情防控要求,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天津度过了传统新春佳节。一样的张灯结彩,一样的温馨满满。一桌五湖四海年夜饭,再加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天津过年,年味儿浓着呐!

  大馅儿饺子包住社区浓浓亲情 来了就是咱家人

  翠绿的白菜、粉嫩嫩的肉馅儿、黄澄澄的鸡蛋……配上各种调料和成一盆盆喷香的饺子馅儿。在和平区南营门街道文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民于英华和其他7名社区的志愿者阿姨早早就来到了活动室,忙着为留津过年的社区工作者、物业员工们包团圆饺子。

  “白菜就是‘百财’,吃了饺子祝你们今年多挣钱,财源广进!”“借您吉言!”“谢谢您啦!”阿姨的话博得了一片开心的笑声,活动室里一时间满是欢声笑语。

  于英华是文化村50多年的老住户,她一边包饺子一边告诉记者:“孩子们辛苦一年了,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了给社区做好服务付出了特别多。我们就说一定得让他们吃上饺子,在这儿过年就跟在家一样!”

  “今年,我们公司留津过年的外地员工有130多位,包括保洁员、保安员等,来自甘肃、河南、河北等祖国各地。过年了,作为员工的‘娘家人’我们一方面给大家准备了留岗补贴的红包,还有水果零食等慰问品。另一方面我们和街道社区共同筹备了这场团圆饭,热热闹闹过大年,让大家感到留在天津过年一样温暖。”天津市鸿亿荣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戴李军表示。

  在一阵忙碌之后,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家在海南省昌江县的物业保洁员李娟尝了一口,连连称赞“香,真香!”在津工作了十多年的她特别喜欢天津,她觉得天津人热情友善,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在社区和这么多人一起过年还是头一次,特别热闹,特别开心。”李娟说,新的一年希望家里老人能够身体健康,孩子平安成长,日子能越过越红火。

  一边吃饺子,一边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可以欣赏。由街道青年工作者们带来的舞蹈《幸福中国一起走》引起了现场阵阵掌声。27岁的卢大觐是选调生,2019年毕业后就来到南营门街深入社区基层进行锻炼。2020年,他亲身参与了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对抗疫有很深的感触。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有无数的人在一线岗位上整整坚守了一年,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大家都付出了太多。慎终如始,越是到疫情的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我们一定要把抗疫坚持到最后。”所以卢大觐说,当今年国家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时,家在河北的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响应号召。他说:“就地过年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我是党员,更要带头做表率。”

  在热闹的歌舞中,在团圆饭的香气中,无论是社区居民、外地工作者,还是党员干部,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家坐在一张桌上吃饭,你给我倒杯茶,我帮你剥个橘子,像一家人一样聊聊天,彼此心里都暖融融的。

  “刚才我就听到有一名交警小哥说,特别喜欢这种邻里氛围,不希望与群众之间是冷冰冰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其实这正是我们和平区广泛开展的‘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的初衷:密切党群关系,让党员干部能够真正融入群众中间,把心和群众贴在一起。”南营门街党工委书记赵伟表示,“和平夜话”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接下来还要将实践活动向服务企业延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实验室里飘出的年味儿 带着知识的芬芳

  攀登高峰,分别是天津大学精仪学院一对双胞胎兄弟的名字。哥哥叫侯攀登,弟弟叫侯高峰。两人今年同读研二,一个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个读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眼下正是学业科研紧张的时候。

  “今年春节后,我们的科研项目就要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我得利用假期的时间把实验设备调试好,为后边的工作做好准备。”侯攀登告诉记者。和哥哥一样,留在学校的弟弟高峰也没闲着,他忙着整理上一学期做完的实验数据,准备开学后出一篇研究论文。两人都挺忙,对于国家提出的“就地过年”号召非常支持。

  学校为留校过年的学生免费拍摄写真照,攀峰高峰兄弟俩留下新春纪念

  “我们俩都是党员,而且专业领域都和医疗卫生有所交叉,特别了解疫情防控对于国家大局的重要。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带头做表率,不给国家添乱,也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一种负责。”家在河北保定的哥俩儿决定春节就留在学校过年。在获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下,俩人把大年三十的活动安排得“妥妥的”。

  侯攀登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他们俩,两人的导师和同学很多也都留在天津过年。“我们的导师是安徽人,师母是四川人,平时在生活上也很照顾我们。所以喊我们一起上家里‘热闹热闹’。”年三十儿中午,哥俩来到导师的家里和同学们一起吃了团圆饭。因为大家来自祖国各地,每个人做一道家乡菜就是一桌“南北大菜”。大家都感叹,这种过年的体验不可多得!

  大年三十儿在津团聚的师生们

  过年的餐桌少不了的就是饺子。哥俩平时性格相近,口味也相似,都爱吃牛肉馅儿的饺子。今年虽然没有吃上妈妈包的饺子,但在天津的年夜饭桌上,温馨与开心都不亚于在家过年的幸福。

  新年的钟声敲响,哥俩儿和天津一起迈进了“十四五”的门槛,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他们说:“我们选择的专业和天津‘制造业立市’的发展定位特别契合。不管是医疗工程还是人工智能,未来都是前景无限的。我们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展所长,和这座城市一起攀登更高的高峰!” 

  留在实验室过春节的还有该校药学院的英国教授皮特,他在天津大学教书已经三年了。大年初二,他在天津度过了自己66岁的生日。当生日遇上春节,饺子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喜欢吃饺子,每年春节学校都会给师生准备。”谈到生日,皮特显得很开心,他告诉记者虽然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但是他通过在线视频收到了亲人的生日祝福。他很喜欢中国,喜欢这里的食物、这里的文化,还有这里的人。“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比大多数国家要好,在这里我感觉很好,很安全。”皮特说,他今年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新一年疫情能够好转,希望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

  在天津过春节的外国留学生们写下福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我把年味儿送到您家 居家养老温情服务不打烊

  “再有五分钟就出锅,稍等一下。”“好,一会儿我帮着打包。”今年春节,河西区友谊路街宾西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是一派热闹景象。煮饺子的师傅、等着送饺子的志愿者各自忙着手里的事情,但脑子里只有一件事——让订餐的老人吃上热乎的饺子。

  “饺子好了,可以装盒了。”随着后厨师傅的一声吆喝,等候在一旁的志愿者张嫦和宋艳红麻利地装盒出发,他们是宾西楼社区的工作人员,因为今天要送餐上门的单子比较多,而且订餐的崔阿姨因摔伤行动有所不便,需要上门问需,所以就一起上岗了。

  “崔阿姨,今天我提前到,您等着吃热乎饺子就行!”抬头看了一眼表,张嫦打了个电话就出发了。“不急呀,路上慢点儿。”这边崔阿姨嘱咐着。

  据了解,仅年三十中午,河西区正常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为近300位老人提供了助餐服务,崔阿姨只是其中一位。从走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迈进老人的家门,张嫦和宋艳红仅仅用了五分钟。

  “三鲜馅饺子是我最爱吃的,这口味儿好!也够麻烦你们的。”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崔大娘一个劲儿地夸饺子味儿地道,也不住向她俩道谢。

  为保障老年人度过一个祥和、喜庆的春节,河西区前不久专门制定下发了《建立节日期间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措施》,将节日期间为老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发挥区养老服务热线“85858590”的24小时值守作用、通过压实社区值守人员工作责任、建立应急保障措施的等方式,让养老服务再度升温。

  “有我们在,服务一定到位!”春节期间,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打烊,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广大志愿者也在背后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