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有不法分子与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勾结,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导致40万个人信息被泄露。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本市网络工程师林枫提示,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信息、登录公共WIFI、旧手机、社交媒体以及App、网络缓存记录、各类实名制单据等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要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除了相关机构不断加强管理和监控外,人们还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并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入手。

  网购和收取快件时别大意

  在寄送快件时,人们应选择正规可靠的快递公司。现在很多小区内都设有快件自提自取点,在网购中填写“收货地址”时则可以填写快件代收点或自提自取点的地址,避免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信息。收取快递包裹前要核实信息,如果接到陌生电话称“有快递”时,应先想想自己最近是否网购了东西,若没有网购则不要贸然签收;若确实有网购,最好核实一下快递公司名称与网购订单派送的快递公司是否为同一家。在丢弃快件的包装时,最好撕下粘贴在快件上的快递单并剪碎,或是将收件人、电话号码、收件地址、快递单号等信息涂抹掉。

  登录网站或软件时需谨慎

  如今,很多网站和App软件都需要用户实名注册后才能使用,而且有些需要用户填写的注册信息比较详细。这些网站或App软件的数据库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所以要少用或不用那些非正规的网站和App软件。人们应登录或下载使用官方网站或官方提供的软件,最好选择有广告检测、人工复检等功能的绿色应用软件。上网后,在关闭浏览器前,要及时清理自己的上网痕迹,或在上网时选择无痕浏览模式,避免自己的隐私信息被共享。不要注册登录来源不明的网站和App软件,谨慎使用自己的手机号进行注册。在街上遇到有“扫码注册送小礼物”的情况时,不要贪便宜而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或是通过手机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安装来历不明的小程序。

  使用社交媒体时要警惕

  使用各种社交媒体时,人们应提高警惕,增强保护隐私意识,尽量避免在社交媒体上标注个人的详细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视频、文字等内容时,要注意遮挡其中的关键信息,尽量不使用显示实时位置等功能。要注意避免在社交媒体上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淘汰旧电子产品时加小心

  现在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人们在更换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如果对旧的电子产品只做普通的内容删除或恢复出厂设置处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旧电子产品内的数据恢复。为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他人恢复,可以对这些旧的电子产品内的数据进行彻底删除,如果自己不会操作,可以用正规的删除软件或请可靠的专业人士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