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正在天津博物馆展出。这是一场气势恢宏的展览,呈现出一幅天津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全景画卷。一件件珍贵实物,一段段感人瞬间,把每一名参观者的思绪带回曾经的现场,去感受那一个个心手相连、共克时艰的抗疫时刻。

  “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 生动展示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四个战时”要求,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战“疫”历程。

  展览分为“序言”“四个战时,直面大考”“全力救治,科学防控”“闻令而动,火速驰援”“初心如磐,党旗飘扬”“联防联控,众志成城”“双战双赢,决战决胜”七个部分,共展出500余件(套)见证实物展品。每一件展品都弥足珍贵,从见证物的征集遴选到最终展出呈现在观众面前,历时4个多月,展品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战地日记》 白衣战士鏖战荆楚的真情实录

  在展览的第三部分,展柜中摆放着一册由本报捐赠的《战地日记》,庄重的展品、详实的内容、精美的装裱,吸引着观众驻足观看。打开着的册页,首页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亲笔题写的“战地日记”;下一页是1月27日本报“战地日记”专栏的开栏语以及刊发的第一篇日记《忙碌的一天,感动的一天》,页面上还有日记作者、天津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曹颖的签名。

  天津博物馆“关于公开征集抗击疫情见证物的公告”发布后,本报采访部门及时整理有关抗击疫情的报道资料,遴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具可读性的“战地日记”专栏稿件,向天津博物馆推荐征集。为确保展出效果,天津博物馆发挥其文博资源优势,专业的纸质文物修复保护团队进行了册页制作,将报纸稿件装裱成册。装裱完成的《战地日记》册页,分上下两册,收录发表的日记共计67篇,每一篇均由日记作者亲笔签名。这些日记中,有的是一份战表,展现出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尽锐出征的豪情;有的是一份家书,表达了医护人员对家人的理解和思念;有的是“红区”里的值班日志,彰显着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责任担当;还有的是医患间的温情故事,记录下医患同心战病魔的感人瞬间。日记全程记录了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战“疫”历程,全景展示了天津医护人员的抗疫精神。

  在册页的制作过程中,天津博物馆专业的纸质文物修复保护团队在白衣战士抗疫精神的鼓舞下,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个修复保护团队由天津博物馆文保部裱画室的修复师张章领衔,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做的工作都是装裱字画,这次制作剪报形式的册页,还是第一次。正常做一个册页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就快要开展了,时间比较紧,但在工作上我们丝毫不敢马虎,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从选料到制作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谈到为什么要做这样一套册页时,张章说:“原本是想买一个现成的册子来做剪报,但考虑到装裱后的美观程度,包括尺寸要求等,最终我们决定为这个战地日记量身定做一个纯手工册页。一篇篇战地日记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也想为这个抗疫主题展览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我们选择了最好的材料,拿出最好的工艺,集中时间把册页做好,以表达我们对医护人员崇高的敬意。”

  谈起制作工序,张章说:“首先要计算纸张,准备材料,然后需要托墩子,墩子由五层单宣构成,这项工序就占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最后把单宣合成七层,目的是为了让册页看起来更加‘挺括’,也便于保存。由于天气潮湿,粘合的纸张需要上墙自然风干,托墩子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制作嵌身,我们也是选用最好的撒金纸,后来我们又做了包边,这样一是美观好看,二是也便于展示和收藏。”

  整套册页分上下两册,共八十多页,在封面的选择上也用了最好的材料,张章说:“封面我们选用的是宋锦,这在裱画材料中算是最好的。考虑到医护人员在册页上签名,宣纸会洇墨,我们在纸张表面涂上了一层胶矾水。不管用什么笔签、怎么签,字迹都不会走形。”

  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部主任李彬表示,虽然这个剪报册现在还不能列为文物,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是很有收藏价值的。李彬对记者说:“整个册页的制作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白衣战士抗疫精神的过程。我们之前修复保护所做的大都是古字画的修复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这次我们有个创新点,把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从剪裁到排版再到粘贴,都是团队自己完成的,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重症监护室 再现“红区”里的生命竞速

  作为天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天津海河医院自战“疫”打响以来,承担起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医疗救治重任,集中最精锐医疗力量,全力以赴开展科学施治、精准救治,筑起救治患者生命的铜墙铁壁。此次展览展出了海河医院使用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抗疫见证物──突击队队旗、签名防护服、复原呼吸重症监护室、爱心窗……每一件物品都见证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守卫自己家园的同时,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必胜决心。

  展览中复原了海河医院的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病房的场景,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很多观众在此驻足观看。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海河医院的呼吸重症监护室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与病魔的较量。

  病床、仿真医生、仿真护士、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电监护仪、护目镜……透过玻璃窗,观众在复原病房前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了战“疫”的真实现场。负责抗击疫情见证物征集的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刘清告诉记者,为了征集这些物品,征集小组先后多次到海河医院,与院方沟通协商,海河医院也非常支持,尤其在展览筹备后期,借展了在“红区”使用过的ECMO,这些物品都是非常珍贵的。

  爱心窗上小纸条 讲述医患间的暖心故事

  疫情期间,海河医院病房里爱心窗上贴满的心愿纸条,成为医患间传递真情的佳话。展厅里,复原的海河医院病房的爱心窗上,同样贴满许多小纸条。这些小纸条看似平凡,背后却饱含着大爱,海河医院综合ICU护士长孙燕告诉记者:“为了掌握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我每天来到患者床旁,刚开始的时候发放一些沟通用的小纸条,为的是记录患者的一些需求、意见,方便护士了解并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同时也为了特殊情况下更好地沟通,因为我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说话、听力都会受影响,加之当面对有些患者的方言、或者老年人听力下降等情况,沟通起来就非常困难,此时,写到小纸条上沟通起来方便了很多。”

  随后的日子里,出现在小纸条上的是各种感谢信。每天都会有新的小纸条贴到玻璃窗上,每个经过玻璃窗前的医护人员都会驻足在那,默默地看一看、读一读,有的虽然就是短短几句话,却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认可。

  “小纸条连接着医患,也同时彼此温暖着,后来我们把小纸条改成温馨沟通卡,为每位患者发放,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下,让医患之间出现了另一种美好的交集,让我们更好地沟通,更好地表达。”孙燕说。

  “红手印”请战书 承载白衣执甲使命担当

  从1月26日天津第一批医疗队出发支援湖北武汉,到3月31日最后一批医疗队从武汉返津,从正月新岁到阳春三月,驰援武汉、援助恩施,天津13批医疗队、总计1307名队员奋战在湖北抗疫主战场。

  展厅中,一张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张请战书背后也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仲言就是摁手印的一员。

  2月8日凌晨3点,王仲言接到医院通知,选派他所在的医疗方队驰援湖北。“湖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王仲言说。2月9日恰好是王仲言的生日,他和家人来不及做任何庆祝了,“凌晨3点接到通知后,仅仅睡了两个小时,就起床做准备。当天晚上10点多到达武汉后,王仲言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勇于担当、主动靠前,在驻地时不论是安置队员住宿、行李搬运还是物资清点、发放,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进入“红区”后,他发挥老年病学专业特长,耐心了解病人情况、安抚患者焦虑情绪,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作为江岸方舱医院核酸样本采集组组长,王仲言表示,要实时掌握患者的治疗进度,就要频繁采集咽拭子进行检验。咽拭子采集也是“红区”里风险最高的工作之一。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度,救治队决定抽调医生专门负责采集咽拭子。作为内科医生的王仲言,此时此刻没有退缩,勇敢地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这项工作。“我是党员,又是从事相关专业的。我去!” 每天100多份咽拭子,必须在两个半小时内采集完毕,然后再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王仲言和300多名队友拼搏了一个月,终于在3月8日迎来了“关舱”的日子,而胜利凯旋的时刻他却缺席了。3月7日凌晨,天津市第五批医疗队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挥部命令,紧急抽调人员支援协和医院西院区危重症病房救治。医疗队临时党委决定,以自愿报名的方式,以党员为主组建突击队。突击队成员纷纷在请战书上摁上红手印,这满满的红手印,诠释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这短短数百字的请战书,写出了医者仁心,承载着责任担当。

  社区志愿者“红马甲” “映”出抗击疫情中国红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基层社区常常看到一群“红马甲”出入在社区防控一线,他们或进行防控排查,或开展便民服务,或参与后勤保障……他们怀着一颗赤诚无畏之心,用实际行动积极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展厅内展出的“红马甲”,让大家回忆起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温暖时刻。社区“红马甲”,社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有3094户居民的南京路社区,只有14名社工。在疫情防控之初,他们硬扛起了宣传、消杀、隔离人员生活保障等工作,几乎每天都从早7点忙到晚上12点。社工并不是孤军奋战,穿着“红马甲”上一线的,还有社区里的在职党员,以及随后赶来的下沉干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其实,和社工、下沉干部并肩战斗的“红马甲”,还有很多热心的居民志愿者。疫情抗击过程中,每一名志愿者都以一颗真诚的奉献之心来到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全和健康。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红马甲”是志愿者们逆行的战袍,这一抹流动的红色,“映”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中国红。

  据了解,“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从8月18日起至10月底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