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海河医院成为全市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我当即放弃休假奔赴一线。作为呼吸专业医务人员,我必须冲在最前面,只是没能兑现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宁河老家陪老母亲一起过年的承诺,再次愧对了家人。
作为“红区”里一病区队长和“抗击新冠,保卫津门”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我要求自己坚守在最困难、最危险的岗位上。给患者下气管镜,近距离接触呼吸道、体液,被感染的风险高。虽然每次操作都像在悬崖边行走,但我每次都是抢在前面主动上。
为了从死神手里抢时间,我每天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穿着防护服呼吸困难、行动不便,一天下来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我默默咬牙坚持,绝不因此影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红区”内外温差大,冷空气吹着湿漉漉的头发让我头痛欲裂,但我照样出“红区”接收患者、护送检查;护目镜里都是雾气,视线模糊影响操作,我就眯着眼睛努力适应,一天下来头晕眼花。
自从1月21日进入“红区”,我就没有休息过,更没有回过家。每天除了给患者治疗,我还要和其他专家一起研究病情、写病程记录、收集数据。第一批同事休整,我担心接替的同事不熟悉情况,又主动留下来和他们一起战斗。
让我没想到的是,忙了一个多月之后自己竟然也“中招”了,跟传染病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头一次住进了“红区”,这13天的治疗经历真的挺特殊。我现在一切安好,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大伙儿等着我,等我回到岗位,咱们接着一块儿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保卫津门百姓的健康,我永远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 徐杨 整理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记者手记
他是最早接诊、治疗确诊患者的医生,他是应急医疗队队长,他是科室里的“定海神针”,他还是同事和患者的知心大哥。到海河医院采访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情况,老于是第一个出来介绍情况的医务人员,他的坚定、果敢、投入都让人印象深刻。
得知他被感染的消息后,一直期盼着他能早日康复,重新回到他热爱的岗位。3月10日下午,海河医院“红区”外,看着老于面带微笑、步态轻盈地走出来,真是感到莫大的欣慰。如今,老于还处在康复后的休养中,希望他早日恢复早日归队,和同事们一起继续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