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天津市蓟州区渔阳镇西井峪村里,看着依靠村中石头资源建起的一间间高端民宿,看着来来往往欢笑熙攘的游客们,62岁的周维记总会抿着嘴角咯咯地笑。

  西井峪村坐落在蓟州区府君山脚下,四面环山,村子里有不少清末民初石头垒砌的房子,后来大家更习惯称它作“石头村”。13年前,还是村支书的周维记,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前景,让这个原本不知名的小村,陆续通了水、修了路,孩子们也上了学,现在更是各家各户搞起旅游,鼓了腰包,成为了蜚声国内外的“摄影村”,也成为天津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8年7月1日下午3点,天津市蓟州区渔阳镇西井峪村委会会议室,新一任村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一片掌声中,61岁的周维记用满怀感恩的发言,结束了自己22年的村支书工作,虽然如今已经不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但面对未来,周维记时刻准备着:“村里需要我,我就会随时都在。”

  用4年时间让村子变了样

  62岁的周维记直挺着腰板,一头乌黑的短发很精神,古铜色脸上刻着的一条条深深的皱纹,让人意识到,面前的已经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回想起过去,他总会说:“我真的没做啥,都靠大家一起努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高中毕业的周维记回到了西井峪村行医,后来创业,开了一家石料厂。“我们当时石料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开采石头卖给水泥厂,生意比较不错。”周维记说,1996年,由于当时西井峪村欠了不少外债,所属的渔阳镇决定改选西井峪村的领导班子,“我们当时十五六个党员,我全票当选村支书。”看到这么多人对自己信任,周维记很开心,但很快,他又开始发愁。

  西井峪村里有4个自然村,220多户,740人,他上任时,前村委会欠债18.7万元。“但不能因为没钱,就不为村民们干事。”周维记想,当时的西井峪村,喝水是头等大事,“我们当时喝的水,都是山上流下来的雨水,然后存在大蓄水池里,村民们需要拿推车或者牵毛驴拉水,很麻烦。”周维记摇着头说,麻烦先不说,更主要的是水不干净。

  “1996年底前后,我借钱,修了供水管道,家家户户修了蓄水池,山上的大水泵,把山下的水泵上山,然后再将水泵到家家户户的蓄水池里,大家终于不挨累还能喝上干净水了。”周维记的举动让村民们看到了村委会的决心,也看到了希望。

  水的问题解决了,周维记的第二步就是“修路”。1999年年底,在负债的情况下,周维记四处筹钱,甚至自掏腰包,决定修路,“当时修路需要4万块钱才动工,村民们筹集了2次,一共筹了2.1万,还差的1.9万,我从家里拿的。”周维记笑着说,2个月的时间,一条2.2公里崭新的柏油路投入使用。

  村里孩子们上学的学校,离西井峪村都很远,周维记又联系租车,每天负责接送上下学,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2000年,担任村支书的第四年,他还清了所有外债,也拿到了第一笔工资,“年薪”3000元。2005年,他又筹集资金,在村东面修了一条1.5公里的柏油路,“2018年,我们又把这两条路翻修了,还装了180个太阳能路灯,这回路亮起来了。”    

  带村民转变思路旅游致富

  相继解决了村民们的头等大事,周维记也开始考虑村子未来的发展,“当时村民们手里都没什么钱,也没有收入来源。”周维记说,怎么给村民们找营生,带着村民们致富,成了他那段时间最迫切的愿望。

  他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2002年的一次开会中,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西井峪村由石头垒砌的房屋约占村庄现有建筑的三分之二,且多为清末民初的老房屋,原貌保存完好,布局相对集中,村庄整体环境依然保持村落形成时的风貌,是不是可以发展一下旅游?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汁原味,我们这么好的条件,发展旅游业是非常适合的。”可是他的想法却被不少村里人泼冷水,“村里人的想法是,都觉得这破石头有啥可看的!那时候还有一种流行,大家把老的石头房改成了砖房,当时把我急坏了。”

  周维记把想法讲给了渔阳镇文化站的人听,对方一听,马上帮着他开始行动。周维记说,镇文化站站长请来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摄影师们来了都拍不够,那时候我们一度被叫做’摄影村’。”不少摄影爱好者来到村子后表现出的喜爱,让他吃惊,更让他欣喜,他知道,这条发展旅游的路应该是找对了。

  村民们看到这么多摄影师流连忘返也吃惊,但老旧观念的转变还是很艰难,于是2004年春节前后,周维记租了两个大巴车,拿着大喇叭在全村广播,“我们要去考察看看,别的村的旅游是咋做的,想要去的报名……”由于座位有限,当时周维记带着110位村民代表,直奔北京怀柔神堂峪村,了解发展旅游给村民们带来的好处,“大家都很兴奋,信心满满,觉得我们村子不比人家差,原来这不起眼的石头房子,搞旅游真能富起来。”

  2005年,西井峪民俗摄影村正式揭牌,也是2005年年底,西井峪的村民们陆续开了40家农家院。

  遇到瓶颈寻找发展新思路

  2010年,西井峪村成为天津首个历史文化名村。高兴之余,周维记又陷入了思考,他认为虽然西井峪村旅游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但本身资源的匮乏也逐步显现,于是在与村委会商量,上报镇政府后,决定突破瓶颈,建设“五景十坊三十苑”。

  “我们要更加重视村庄的特色建设,根据自身特点和历史遗存,我们决定建设包括太白洞、福山寿水等5处景观,建设皮影坊、草编坊、缝绣坊、老磨坊等10个手工作坊,还有三十家农家苑,不是‘院’。”周维记说“苑”是一个精品的概念,“我们的住宿要分高中低档,要努力打造特色的高端精品的旅游产品。”

  2015年5月,渔阳镇政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与北京一家乡村建设公司签订了3年合同,为乡村进行改造。可是面对设计师提出的方案,村民们却不太认同,于是周维记决定先找两个院子进行了“精品民宿”的示范改造,让村民们切实的看到改造效果,并且对一些不想大动自己新建房子的村民,找设计团队,提供了“优选农舍”的改造方案,在房子内外加上石头元素等。

  现在,村子里除了原本的农家院,已经有6个高端的精品民宿,9个中等的优选农舍了。29岁的周建2014年回到西井峪村,周建告诉记者,“我们的精品民宿试运营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每晚1000元,抢订一空,现在优选农舍有二三百的,都需要提前两三天进行预订。”2018年7月1日下午,新一任的村领导班子上任,周维东接过接力棒,担任新一任的村支书,周维东说,“我们都非常感谢老书记,他为这个村做了太多的贡献了,是大功臣。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发展中高端民宿,将我们村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虽然如今已经不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但面对未来,周维记时刻准备着:“村里随时需要我,我就会随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