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普及。

  国家卫健委: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有半数以上治愈出院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通报了最新疫情情况。

  4月22日0至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例,其中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为陕西2例,吉林、黑龙江、上海、广东各1例;4例为本土病例,分别为黑龙江3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4月22日,湖北现有重症病例降至2例,全国现有确诊病例首次降至1000例以内。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有半数以上治愈出院,但个别地方聚集性疫情确诊人数仍在增加,要尽快阻断传播途径,补上防控短板、漏洞,坚决遏制疫情反弹。

  五一能出游吗?大家关心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都回应了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介绍,五一将至,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假期出游旅行还是比较安全的。鉴于目前每天还有新增的境外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大家还是需要保持警惕,需要意识到仍然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他提出,对于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及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对于出行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出行前做好准备。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且要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当然也需要准备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以备路上使用。

  二是途中要做好防护。如果乘坐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并且要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三是旅行期间要做好防护。在游玩的过程中,在景区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佩戴口罩,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如果要住宿,应选择那些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如果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疫情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消失吗?专家:新冠病毒受气温影响较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介绍,新冠病毒具有囊膜,病毒颗粒形状近球形,对热是敏感的,对紫外线、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等都敏感。那么,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新冠病毒是不是会逐渐消减?

  他提到,可以从病毒性质和病毒的传播方式两个方面分析:

  新冠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它相对来说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气温升高是不利于病毒存活的。但是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相对来说这种传播方式受气温影响会小一些。他说,我们也注意到南半球的国家目前处于夏秋季,天气是比较炎热的,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续发生,最终情况如何,需要进一步观察。

  关于饮食方面,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尽量减少饮食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如果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错位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新冠病毒来源于美国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中科院专家这么回应

  针对现在多国均指证新冠病毒来源于美国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表示,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美国有人怀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来源,美国方面对此没有公开回应,我们无从作出判断。

  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学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发生同类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病毒源头的研究,对新冠病毒的来源提出了许多学术观点及假设、猜想,中国科学家目前也在认真开展相关研究,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从病毒溯源的科学研究全过程来看,这是一项科学难题,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将众多生物学信息和流行病学证据汇聚成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才能真正完成任务。

  人类历史上很多疾病,比如艾滋病、SARS,对其源头的探索,历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进展,但研究结果仅是推测,尚未得出最终的答案,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继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世界各国把精力和关注点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上。病毒溯源这一科学难题,需要各国科学家深入研究。

  专家再次强调:现在仍不宜大规模聚餐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介绍,当前,仍然不推荐大规模聚餐,也不建议携带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幼儿进行堂食。对于普通就餐,建议选择一些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前要做好预约,错峰用餐来避免拥挤。

  进入餐厅,还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和登记,如有发热不应该进入餐厅。在餐厅期间也要尽量减少触碰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在饭前如厕后应该洗手。在用餐的过程中,应尽量与他人保持人际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如果多人共同用餐,推荐使用公筷公勺,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来降低感染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中科院专家:疫情很难在短期内结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介绍,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经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疫情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

  专家:还没发现新冠病毒有高变异性,季节性流行存在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介绍,关于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有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有,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这些特点,例如今年人群对流感病毒免疫,那么明年流感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导致再流行,而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这么高的变异性,因此常态化的可能性不太大。

  施一还介绍,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高,已有4种冠状病毒为季节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节性流行有一定可能性。

  但无论发展趋势如何,我们相信事在人为,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有效药物的发现、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必将帮助人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中国疾控中心@大学生们:返校后宿舍间不鼓励互相串门

  近期,多地高校录取公布开学时间,返校途中如何正确防护,开学后上课就餐有哪些注意事项?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建议:

  第一、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安排,进行返校。返校途中,如果需要长途旅行,应该随身携带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时,要按照乘务人员的安排,全程佩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据,在旅途中要做好健康监测。到校后,应该按照所在地防控政策和学校安排进行登记和健康管理。学生还要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的预防保护知识,采取一些科学恰当的防护措施。

  第二、开学之后上课,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应该主动测量体温,并且配戴口罩,座位之间要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在教室停留期间,要避免扎堆。宿舍内,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近距离接触;宿舍人可能会比较多,必要的时候也要配戴口罩;各宿舍之间现在不鼓励互相串门儿。如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该主动报告学校,并且及时就医。

  第三、就餐方面,建议学生自备餐具,避免混用。就餐也要保持一些距离或采用间隔错位就餐、分时段就餐等制度。

  他还提到,这些建议也会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