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袁女士 38岁 会计

  摄影:栾栾PHOTO

  1 老同学成了姐妹

  前些天,我爸把腰扭了。本来他就有点儿腰间盘突出,我老劝他做事要小心。这回是家里的灯坏了,他非得蹬梯爬高地上去修,又抻了一下。我带着他去医院做理疗,折腾了好些天,还得卧床休息。这事儿让我对我妈,其实是我后妈,挺有意见的,明知我爸腰不行,你找个修理的,花不了几个钱。再说,他也快70的人了,这么危险的事,就不该让他干。

  我不能指责我后妈,毕竟是长辈,说多了不好,我就和她闺女发发牢骚。她闺女和我是老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起呆了6年,两位老人的再婚也是我们促成的。我以前总以为这种关系总比普通的再婚家庭子女关系好处。可实际上,经过几年的相处,我发现原以为的“好上加好”,结果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拿这次的事来说,我和我同学一说,她就跟没事人一样,说:“老爸原来就是电工,我妈说要找人来修的,他自己不乐意。再说了,这扭腰的事儿,都是寸劲儿,你抱怨这么多,就像是我妈害的一样,干嘛呀?”

  这要是普通的再婚家庭,我肯定不会和人家对方家里的子女说这个,我觉得,这不是老同学嘛,有话就直说,可她还不乐意了。而更让我不舒服的是,我爸腰这样,我这同学还把孩子弄我爸家里来了。要是平时,孩子放老人这儿就放了,现在我爸不是有病了吗,她还这么好意思的。我和她说:“老爸行动不方便,我都让孩子自己在家呆着,你把孩子弄来,老人怎么休息?”可她说:“孩子又没让老爸抱着、背着的,怎么影响他休息了?我让我妈帮我一把,又没耽误伺候老爸,你老这么多抱怨干嘛啊。你要是不愿意,我让我妈回我们家,别影响爸休息,行了吧。”

  我以前真不知道我这个同学是这么个不讲理的人,要是知道,我才不会和她成亲戚呢。

  2 本以为是好事儿

  现在和我成为“姐妹”的同学,上初中时就是单亲,我们都知道她妈妈是个挺能干的人,一个人里里外外的忙活,还把她打理得挺好,做的饭特别好吃,那时候我们经常抢她的菜吃。我们同窗6年,因为两家离得不远,经常一起骑车上下学,关系挺好的。因为我爸爸手特别巧,还总帮她收拾自行车,可能我爸是总觉得这个女孩子没有父亲保护,所以总和她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就说话。”

  我们中学毕业以后,还经常有来往,直到后来各自长大,成家,才离得远了,联系也少了。几年前,我妈妈病逝了,在经过一段心情低谷后,我觉得我爸应该再有个伴儿,毕竟他年龄也不大。后来,正好我们有一次老同学聚会,我俩好多年没见,相见甚欢,也各自说起家里的事,我才知道她妈妈居然这么多年还是一个人。我脑海里就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撮合她妈和我爸在一起,因为我的印象里,那个阿姨是那么能干,而且还挺坚强,以前又和我爸认识,总比不知根知底的人强很多。

  同学会结束后,我有意增多了和这个同学的联系,每天聊聊家长里短的,后来,我就把这个想法和她说了。她告诉我,这些年她也一直劝她妈妈找个后半生的伴侣,可她妈老说一个人习惯了,也可能是一直没什么合适的。我是一再地“推荐”我爸,我爸心眼儿好,手又巧,退休金还不少,各方面都合适。我老这么“撺掇”,后来,她也跟着一起努力。最后,两个老人还真开始走动了……应该说,一开始我们都是出于好意,我希望我爸晚年有个知冷知热,又能操持家务的人照顾。我和这个老同学还能成为挺好的姐妹。可是,生活总是实际的,现在两个老人在一起生活有近3年了,我却越来越觉得和自己当初的想法不一样。

  3 还不如普通关系

  自从我同学的妈成了我妈,我觉得她不如我想象的那样能尽心尽力照顾我爸。他们再婚以后,总是我爸做饭,做家务。我有时回家还对这位后妈说:“我小时候就爱吃您做的饭,现在倒好久没吃了。”她就笑笑说:“你爸做的才好吃呢。”我后来才知道,她和我爸过日子,都是用我爸的钱,她只不过偶尔添些生活用品,给我爸买件衣服之类,平时自己的钱看得挺紧的。可是,去年我同学新买房子加装修,她一下子给了15万。我同学说:“我找我妈借的。”可这种借,哪有还啊。我有时候和我爸说:“也不能光用您一个人的钱。”我爸却说:“这有什么了,我们两个吃多少?花多少?我的退休金足够,人家也不是不花,也买也做。”

  我爸愿意,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这几年相处下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母女俩挺会算计的。我这个同学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来家里,总是空着手来。这么多年,好像就春节时给我爸买点酒和点心,平时连水果都很少买,到家蹭吃蹭喝,走的时候,她妈妈就大包小包地给带东西。那些东西里还有不少是我买的。这种情况我越来越看不下去,后来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和她说:“怪不得你上学时数学好呢,真能算,我给爸妈买的东西,一大半儿都搬你们家去了。”我们之间的矛盾也就这么产生了,她总是对我说:“我妈给我的,当着你爸面儿给的,又不是偷的抢的,怎么了?你少拿了吗?”

  她说这话我真的特别生气,说实在的,这些年都是我往家里添东西,每次去我爸那儿,吃的、用的,买一大堆,我也没少给这个后妈买穿的、戴的。有时候,她是让我带吃的用的走,可我从来没有拿过,我觉得给老人花钱是应该尽的孝心,自己条件又允许。从老人这儿拿,就不合适了。后来,这位后妈也不“让”我了,可对自己的女儿绝对是来了就不能空手回去。小到饭菜,大到家用电器,什么都让拿。

  这次我爸腰不好,一次次去医院,都是我和我爱人忙前忙后,我这个同学连搭把手都没有,还把孩子放这儿来。我这位后妈还老吩咐我:“你多买点水果吧。”“你捎点儿肉和菜过来。”她的理由是:家里一老一小的,她没时间跑市场。前两天我过来送东西,发现我爸居然在厨房里忙活,我就急了,说他得卧床休息,可我爸说:“好多了,不能老躺着。”当时,我后妈正和外孙子一起看电视呢。我特别生气,就当着她面儿给我同学打电话,说:“你把你妈和儿子接你们家去吧,好让她专心看孩子,我爸病着还得做饭,你们也真够忍心的。”结果当然是大家都不高兴,我爸还数落我一顿,我这招谁惹谁了?

  我以为当初是老同学,成了一家人应该好相处,哪知道还真不如没关系呢。要早知道是这样,当初真不应该促成这事。 

  情景再现:

  魏然:“再婚家庭的子女相处,确实是个复杂的事情。”

  袁女士:“我以为我们是老同学,有事可以好商量,也可以开诚布公。”

  魏然:“这和是不是老同学没什么关系,成了一家人,都有各自的利益。”

  袁女士:“我们小时候,我觉得我这后妈是个挺好的妈,怎么成了我妈就这样了。”

  魏然:“是别人的妈时,你没要求,成了你的妈,你希望她能做到的事很多。”

  袁女士:“真没想到,还老同学呢,不仅没亲情,连交情都没了。”

  魏然:“成了一家人,要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跟老同学的关系是两码事,不能按同学的交情来要求亲情。不论以前是什么关系,现在要处理的是家庭关系。” 

  魏然道来:人们喜欢亲上加亲或是好上加好,因为大家都熟嘛,那就好说话,好沟通,有什么话别藏着掖着,什么都“好意思”。其实,不论是什么关系,相处之道都是彼此尊重和彼此适合。再婚家庭的脆弱,往往来自所谓的“偏心”,都希望自己获取的利益大一些,总担心对方没有对等地付出。特别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子女,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爸爸或是妈妈在“吃亏”,看到自己的利益在受损,于是各种的不平衡就来了。如果大家“拘着面子”可能还好一些,反而因为是熟人,可以熟不讲理,说话和做事就少了忌讳和应有的尺度。一个新的家庭,一种新的关系,要维系好,靠的不是老关系,还是要重新定位,重新磨合,每个人都别太拿自己不当外人。